李贤从小喜欢读书,而且记忆力很强,念过一遍就能记住。因此,高宗对他也特别喜爱,不断向大臣们夸奖他聪明早慧。李贤被立为太子之后,便招集一些有学问的人,注释范晔著的《后汉书》。李贤为什么要注《后汉书》呢?因为后汉时(公元25——220年)皇后临朝听政的很多,李贤的用意是借古喻今,反对皇后执掌政权。他和哥哥李弘一样,对父亲特别亲近,而和母亲关系不好。当时,有个很得则天信任的方士名叫明崇俨,经常在则天面前说太子李贤的坏话,说什么李贤不如英王李显(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李显的相貌很像太宗。还说相王李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也长得不凡,有大富大贵之相等等。
因此,太子李贤便对明崇俨怀恨在心。不久,明崇俨被人刺杀,凶手始终没有捉到,则天怀疑是太子干的事。太子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贪恋女色,而且滥用金帛赏赐她们。因此,则天便借口太子行为不正,派人到东宫搜查,结果,查出皂甲(黑色的铠甲)数百领,认为这是太子要造反的证据,让人给太子定罪。高宗认为罪过不大,主张宽大处理。则天说: “当儿子的要背叛老子,这是天地所不容的事,现在应该大义灭亲,怎么能赦免他呢?”于是便把太子李贤发为庶人,流放到巴州(今四川巴县),另立李显为太子。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高宗死去,李显即位,就是唐中宗。中宗很昏庸,他听皇后韦氏的话,要提升皇后的父亲书玄贞做侍中(相当于宰相的大官)。宰相裴炎不同意,中宗发怒道:“我就是把天下给了韦玄贞,有什么不可以呢?”裴炎把这话告诉了则天,则天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废中宗为庐陵(今江西吉安)王。则天又立她的第四个儿子李旦为皇帝,这便是唐睿宗。从此,所有政事都由则天裁决,睿宗丝毫不能过问,事实上等于被幽禁在宫中。
下一年(公元684年),则天对于被废的太子李贤很不放心,派人前往巴州把他害死。
更新于:6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