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约1245-1330年)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又名黄婆,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人(今上海徐汇区华泾镇)。出身贫困,年少时受到封建家庭的压迫,逃到了崖州(今海南省)。以道观为家,在黎族姐妹中工作和生活,并师从黎族人学会如何使用制棉工具和编织黎族人的崖州被子的方法。
元代元贞时期(1295-1296),黄道婆重新回到自己的家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别人制棉花,并传授和推广“防(搅,即轧棉)、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错纱配色、综上织”等织造技术。在她编织的被子巾带上,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的人民很快便掌握了这些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间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纷纷效仿。棉纺织品色彩斑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后来黄道婆去世后,松江府依旧成为中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还有着“衣被天下”的美称。
黄道婆死于1330年。松江人民感激她的恩德,在从顺帝到元二年(1336年),为她建立了一个祠堂,并在她年老时享受祭祀。后来因为战争,这座祠堂被摧毁了。一直到正二十二年(1362年),乡人张守中重建祠堂,并请王逢写诗作为纪念。
在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年),张之象在宁国神庙塑造了黄道婆的塑像。清朝嘉庆年间,上海城内渡鹤楼西北胡同立一座小庙,黄道婆墓在上海华泾镇北面的东湾村,于1957年重建,并立有一块石碑。上海的南市区曾经有一座祠堂叫先棉祠,还建造一座黄道婆禅院。在上海豫园内,还有一座清咸丰时作为布业公所的跋织亭,供奉黄道婆为始祖。黄道婆在故乡乌泥泾还有上海所做出的的成绩,至今还在为她传颂着一首民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更新于:9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