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能称之为“千古名相”的不多,而明朝张居正就是其中之一。下面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张居正的私生活虽然非常奢侈,但是他的贡献却足以让人无视他的私生活。毕竟张居正所做的事情,在整个明朝是独一份,在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敢做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志气
相比于其他人,张居正的考试过程不是一般的一帆风顺。所谓一帆风顺,并不是说他是关系户,而是因为他是天才。
张居正十二岁考中秀才,十六岁考中举人,二十三岁考中进士。
要知道在古代一个人活了一辈子,要是能够考中一个举人,那就已经是祖坟上冒青烟,毕竟考中了举人就说明有了当官的资格。
而张居正年仅十六岁就已经考中举人。顺便提一嘴,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活了一辈子,也就是一个秀才。
不入朝廷不知道,一入朝廷吓一跳。
当时的朝廷由严嵩把持,而严嵩是明朝有名的奸臣。他担任首辅期间,除了贪污受贿就是结党营私,陷害忠良。
张居正看着乌烟瘴气的朝廷心中愤恨无比,但是自己却只是一个翰林院的芝麻官,如果说胆敢与严嵩对着干,严嵩挥一挥手,自己就得灰飞烟灭。
不愿同流合污的张居正辞职回乡,到处旅游(张居正的先祖是盐商,有钱)。从嘉靖三十三年辞职到嘉靖三十六年,整整旅游了三年,张居正才从民间再次进入朝廷。
这三年张居正了解到了民间疾苦,了解到了百姓的不容易,也知道了他到底该干什么。
重新进入朝廷的张居正,就如同变了一个人一样,对谁都笑呵呵。
张居正的老师徐阶与严嵩是死敌,这在当时几乎是公开的事情,所以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不敢光明正大的与徐阶来往,只敢在暗地里与徐阶来往。
只有张居正敢光明正大的与徐阶来往,但奇怪的是,严嵩却并没有拿张居正当成徐阶的党羽,这到底是为何呢?原因很简单:
张居正不但与徐阶光明正大的来往,也与严嵩光明正大的来往,以此来麻痹严嵩,他张居正是个老实人,不结党。
什么叫高明?这就叫高明。
重新进入朝廷的张居正,只用了三年,就当上右春坊右中允与国子监司业。
右春坊右中允、国子监司业,虽然都是六品官员,但是却不是一般的有前途。
右春坊右中允负责管理太子的公文,等到太子继位,凭借自己与太子的关系,平步青云那是肯定的。而国子监司业则是中央大学的副校长,只要经过中央大学进入朝廷的官员,都能算得上是自己的学生。
这样一来,等到嘉靖驾崩,太子继位,他张居正那是要背景有背景,要势力有势力。
前途光明的张居正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千愁万绪。
由于严嵩的不作为,乱作为,以至于北方的蒙古屡次突破长城。广东、福建、江西等地不断爆发农民叛礼。倭寇在浙江一带横行。
国家千疮百孔,百姓流离失所。
张居正在与好友耿定的信件当中,将自己的忧愁一吐而尽,同时表示,必须要有磊落奇伟之士,大破常格,扫除廓清,方可改变局面。
这个磊落奇伟之士,很显然是张居正自己在指自己。
关于心中的理想,张居正一直未曾忘记。
宦海沉浮十一年,张居正亲眼目睹严嵩、高拱的***,老师徐阶的退休,终于坐上首辅之位,抛洒热血,倾自己所能,改变大明王朝。
开创盛世
万历元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考成法”,所谓“考成法”就是类似于现在的考勤。
根据考成法规定:官员要将今年所做的事情写在三本册子上,一本册子自己留着,一本册子送到监察部门,一本册子送到张居正的手中。
一到年末,张居正就会用官员手中的册子与自己手中的册子进行对比,一旦有哪一件事情没有做,轻则罚俸禄,重则降级,更重则直接开除。
有罚有奖,既然有罚就会有奖,如果说册子上的事情全部完成,而且优秀的话,不但会有奖金,而且还会提拔。
自从考成法诞生,大明帝国就进入了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
官府办事从不拖拖拉拉,而是讲究速度。
只要是朝廷颁布下来的命令,无论地方有多远,早上颁布,晚上就能够实行。
所谓的懒政行为,到这时已经不见了踪影,毕竟谁都不想自己将自己的饭碗砸碎。
万历六年,张居正颁布了两项重大决策:
第一、从此以后,田税、人头税、徭役,全部折合成银两上交国库。乍一看这项决策平平无奇,但其实暗藏玄机。
在当时如果说交田税、人头税,没有钱的话,那就有什么交什么。这就导致了有的人交苹果,有的人交咸鱼,有的人交棉花。
上交的过程中,不可能是皇帝亲自下来收,而是当地的官员负责收。当地的官员肯定不会老老实实地收,在收的过程中会挑三拣四。
你给他的明明是完好无损的,他偏偏说你的都是劣质货,只能够算一半,回去重新拿一半。老百姓只能够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还是轻的,到了交徭役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绝望。
人头税、田税都是有实物放在那里,只要官员不丧心病狂,在众目睽睽之下,肯定不敢说你没有交,但徭役就不一样了。
徭役说简单点就是白白给国家打工,你做了,他说没做,你能怎么着?张居正统一收钱,虽然苦了个别实在是没有钱的,但却照顾了大众。
第二、清丈田亩
每一个朝代到了中后期,百姓的生活肯定过得不怎么样,因为到了这个时候,田地兼并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所谓田地兼并,就是当地官府联合地主豪强,通过种种手段,强行用低价购买百姓的田地,这使原本有田的百姓,变成佃户(打工者)。
如果说地主豪强有良心,有多少田地就交多少税的话,对于国库而言是没有太大危害的,毕竟田无论是在谁的手里,所交的税都一样。
可是地主豪强都想着办法兼并百姓的田地了,怎么可能会讲良心?不但联合当地官府兼并百姓的田地,还联合当地官府哄骗朝廷。
如果说有一千顷的田地,他顶多也就是报个一两百顷,甚至更少。
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国家的收入大幅度减少。而国家到处都要花钱,给官员发俸禄、边境打仗、各种工程,不透支才怪。
张居正严令下去,重新丈量田亩,谁敢糊弄,严加处置。
虽然哄骗朝廷的情况依旧存在,但毕竟是少数。弘治十五年全国的已垦田地有四百二十二万八千零五十八顷,到万历九年全国的已垦田地竟然有七百零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
虽然大幅度增多,但实际上的数字远不止于此,因为早在洪武二十六年,已耕田地数量就有八百五十万零七千六百三十二顷。
在处理内部的同时,外部张居正也不含糊,毕竟当年他曾经亲眼看到过边境的惨况。对此他在边境任用,戚继光、李成梁(倭寇早在嘉靖末年,基本上已经被戚继光肃清)。
戚继光在边境采用了与打倭寇一样的方法,那就是用阵法。
戚继光用车阵与蒙古的骑兵对抗,马无论多硬都没有车硬,马和车碰在一起,肯定是马吃亏。更何况,戚继光的车并不是普普通通的车,还有锋利的长矛。
在戚继光镇守边境期间,从未出现过大事。
李成梁与戚继光不同,李成梁擅长的是率领骑兵作战,直接以蒙古骑兵硬刚,人一旦不要命起来是非常可怕的,蒙古骑兵虽然强悍,当真正面对一群不要命的人,也得退避三舍。
大明帝国在张居正改革下,内外一致平定安稳,国力蒸蒸日上,史称“张居正变法”。
靠着变法,张居正能够与诸葛亮、王安石之流比上一比(个人觉得张居正胜于王安石)。要知道封建社会虽然两千多年,但敢于变法且成功的人,用一只手都能数得出来。
最能够直接证明张居正贡献的,必须得是国库。
张居正担任首辅的时候,国库整整亏空四百多万两银子,经济接近崩溃。张居正担任首辅十年,国库的存银高达一千多万两,粮库里的粮食可以整整支撑十年之久。
有的人或许会好奇,张居正大刀阔斧的对大明王朝进行手术,难不成就没有人反对吗?事实上反对张居正的人不是一般的多,可以说全部官员都反对张居正。
毕竟张居正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伤害到了他们的利益,别的不说就说考成法,一年得有多少人栽在这条法令上。可反对又有什么用呢?
当时的万历年幼,张居正是万历的老师,万历唯张居正是从。而最有话语权的李太后,则拿张居正当成依靠。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太监,一人兼任两大最高太监职位的冯保是张居正的死党。
张居正、李太后、冯保三位当时权力最大的人结成铁三角,坚固不可撼动。
不干不净的私生活
按道理来说,像张居正这种位极人臣、一心为国的人,应该懂得低调收敛才对,可是张居正丝毫不懂得低调收敛。
在张居正担任首辅期间,有无数的人给他送过美女,而他对于这些人给他送过来的美女,都照单全收,只要你敢送,他就敢要。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也曾经给他送过美女,而且还不止一个。
堂堂一代首辅都已经五十多岁,还天天活在万花丛中。这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被人说是老不正经。
据说张居正就是因为身体透支过度,再加上高频率服用各种药物(其中主要是海狗肾),以至于身体承受不了,直接崩溃,导致死亡。
美女都收了,钱肯定也收。
张居正贪污是公开的事情,毕竟给他送钱的人可不是偷偷摸摸的送,而是一车一车的给他送。其中除了钱之外,还有各种金银珠宝。
送美女,戚继光有份,送钱,戚继光也有份(必须要说明的是,戚继光送美女,送钱,都是为了稳固住自己的地位,方便为国效力)。
最能够体现出张居正不干不净的是,他的出行排场。
别人出行顶多是坐一顶轿子,而他出行坐的是房车,你没有看错,就是房车,只不过是古代版的。
张居正坐的轿子,有厕所、有卧室、有客厅、有阳台,整整三十二个人抬。
整天坐着这么个庞然大物出门,简直就是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不干不净。
张居正不但坐着这三十二个人抬的轿子在京城里出行,还出远门。
他回荆州老家,也是坐着这三十二个人抬着轿子回老家,而且一路上轰轰烈烈,各地官员还没等他到,就已经准备好他所需要的一切。
一路下来,浪费的银子,就像泄洪一样。
什么大鱼大肉的就不用说了,那是肯定的,难不成像张居正这样有身份的人,还能吃馒头、豆腐不成。估计张居正家里的狗看到了馒头、豆腐都会跑得远远的。
更新于:8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