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安,即韩废王,姬姓韩氏,韩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时期韩国第11任君主,韩桓惠王之子,在位共9年,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要成就
发展经济
韩王安时期的韩国,铁制农具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铁耕已是很平常的事情。建国后考古发现的铁制农具主要有:铁铧,镢,锄,镰等。铁农具的推广和使用,有利于大量荒地的开垦和耕作效率的提高。牛耕在战国时期更加普遍。铁农具和蓄力的结合,为深耕细作提供了条件。
《韩非子·外储说上》说:“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如果没有畜力和铁农具,深耕细作是不可能的。农民在长期的耕作实践中,生产经验更加丰富,他们已经能从土壤的色泽,性质和肥沃程度去认识和区别土壤,因地制宜地进行耕作,农民已很重视对土地的施肥,“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
《荀子·富国》通过施肥改良土壤,是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农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有的地方还推广了一岁两熟制,《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总之,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发展十分迅速,生产水平有了根本性的提高。
战国时期手工业按经营方式可分为四类:
与农业相结合的家庭手工业。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小农经济成为封建生产方式的基础,小农经济的特点是男耕女织,其产品主要是满足家庭的需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个体手工业。指民间具有一定专门技能的工匠,依靠自己的“技艺”从事的小商品生产,他们分布于各个行业中、如木工、皮革工、鞋工、陶工、漆工等,其产品多是自产自销。
私营手工业,指“豪民”经营的规模较大的手工业。如鲁国猗顿经营的煮盐业,赵国卓氏和魏国孔氏经营的冶铁业等,其劳动者主要是依附农民,雇工和奴隶,私营手工业要向国家交纳赋税,个别大手工业主积累了大量财富,富比王室。
官营手工业,一般规模较大,由官府设立专门官吏掌管,其生产者由奴隶,罪犯和雇工,其产品主要是兵器,礼器及生活奢侈品,主要用来满足统治者的需要。
战国时期的商业也很发达,主要表现在商人的活跃,城市的繁荣和货币的流通等方面。
商人们贩运于列国之间,扩大了商品交换的范围,各地的特产如北方的马匹,南方的鱼,东方的盐,西方的皮革在中原市场上都能买到。大商人更加活跃,如魏国大商人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方法,大搞投机交易,赚取了大量财富。河东盐商猗顿和邯郸冶铁商郭纵,富甲天下,交结诸侯,干预政治。阳翟大贾吕不韦,通过贩贱卖贵,家至千金,参与政治,官至丞相。
城市的繁荣是商业发展的重要表现,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发达的大城市,韩之阳翟(今河南禹县)。
随着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金属货币的流通更加广泛了。当时金属货币有铜币和金币两大类,铜币主要有四种:燕、齐两国使用刀币,周、秦一带使用圆钱,三晋使用布币,楚国使用“蚁鼻钱”,金币一般以斤(十六两),镒(二十两)为计量单位,还有“饼金”和“郢爰”。(饼金为饼状金块,郢爰为方形金块)金属货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
更新于:8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