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李善长就是朱元璋故意要杀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李善长当时已经77岁了,而且已经辞职退休回家了。这样一来,他在朝廷中不可能再有发言权。没有发言权,自然不会影响到朱元璋的统治,朱元璋根本没有必要除掉他。
其二,李善长退休以后,就一心一意地栽花养草,不问世事,也不再关心朝廷中的事情。所以,既没有出格的言论,也没有出格的行为。
其三,朱元璋当时其实找不到杀李善长的理由,他是采用胡惟庸党追问的形式,拿下李善长的。要知道,胡惟庸早在十年前就被处决了。十年后,又再一次追问,包括李善长在内,接连诛杀了三万人,由此可见。朱元璋是有意要将这件事扩大化,有意要杀李善长的。
其四,朱元璋是利用“天变”杀掉李善长的。
胡惟庸在十年前就被处死了,却在这时候翻出来追问。追问到的李善长的问题,其实就是两点:一是胡惟庸想造反,联系李善长。李善长不答应,不过也没有向朱元璋汇报。二是蓝玉在征讨蒙古的时候,抓住了一个叫做“封绩”的奸细。据说这个奸细是胡惟庸和蒙古人联系的一个使者。蓝玉把这个奸细交给李善长,但李善长并没有上报朱元璋,也没处置他,而是把他给放了。
这两个问题,是不是真实的,其实是有疑惑的。而且,就算这两个问题,李善长都存在,实际上也不足以成为杀他的理由。为什么这么说呢?
胡惟庸联系李善长造反,不管李善长有没有向朱元璋报告,总之,他自己没有任何造反的举动。没有造反的举动,怎么就一定要杀头呢?朱元璋说李善长不上报,不过在李善长看来,胡惟庸其实并不是想造反,只是心中有抱怨罢了。李善长劝谏胡惟庸,缓解他心中的情绪,而不是急急忙忙就上报给朱元璋。作为一个宰相,他实际上做得是很好的。能够化解矛盾,为何要扩大化呢?扩大化而被朱元璋杀掉,这是处理矛盾的好办法么?所以,实际上李善长做的并没有错。
至于蓝玉抓到的那个奸细封绩,我认为从后面封绩的供词来看,其实是存在很多漏洞的。因为封绩说胡惟庸与蒙古人联系,并对蒙古君主称臣,表示希望蒙古人能援手,让他里应外合搞掉朱元璋。这个说法非常可笑。一者,就算胡惟庸想搞掉朱元璋,也用不着联系蒙古人啊。一场宫廷***,联系御林军是不是更恰当一点呢?又不是发动战争,联系蒙古人有什么用?二者,就算胡惟庸要联系蒙古人,他也用不着向蒙古人称臣啊。大不了说一句“平分江山”这样的话。称臣,明显就是假话,蒙古人能相信么?三者,这样机密的事情,胡惟庸竟然告诉远在漠北行踪不定的蒙古人,难道他不怕泄密吗?
总之,稍微有一点头脑,就知道这个封绩是胡说八道。既然是胡说八道,李善长有必要报告给朱元璋吗?
我们还需要注意一点,李善长没报告朱元璋,其实他也没给胡惟庸说。否则的话,胡惟庸怕事情暴露,肯定就把这个封绩给杀掉了,还能留到十年之后吗?
正因为朱元璋杀李善长的理由站不住脚,因此,朱元璋才找了一个特殊的理由。当时管天相的官员说,天相有变,要降灾难下凡。
古代所谓天降灾难下凡,本来是应该皇帝受惩罚的。但是皇帝怎么可能受惩罚呢,因此,只能是最重要的大臣受惩罚。李善长既然是排在第一位的大臣,当然应该是他受惩罚了。所以,朱元璋便以这个理由,杀掉了李善长,还杀了李善长一家老小七十多口人。
总之,朱元璋是怎么着都要杀李善长的。那么,他为何要把“无公害人物”李善长处死呢?
从朱元璋处死李善长的那两个理由,我们也可以看出,朱元璋杀李善长的时候,其实极力想表达一种观点,就是李善长的错,就是不对自己忠心耿耿,不是任何事情都无保留地向自己汇报。而且,朱元璋把这件事情放大,也想以此表明,凡是不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向自己表达忠心的,他都会受到自己严厉的打击。李善长的其它问题越小,更能够凸显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更能因此引起天下人的注意。
或许,这就是朱元璋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吧。
更新于:8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