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三国历史/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故由来与深刻寓意
  • 2025-03-31 11:14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故由来与深刻寓意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广为人知的历史成语,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的野心或阴谋暴露得极其明显,以至于连普通人都能轻易察觉。那么,这句成语究竟是谁说的呢?它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典故呢?

成语出处与说话人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成语最早见于《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的东晋史书《汉晋春秋》。据记载,这句成语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皇帝曹髦所言。当时,司马昭作为魏国的权臣,已经实际掌控了军政大权,其篡位野心昭然若揭。曹髦面对这样的局面,愤然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表达了他对司马昭野心的深刻洞察和无奈。

典故介绍

三国时期,魏国在曹丕、曹叡两代君主的治理下逐渐强大,但随着他们的去世,魏国的权力逐渐落入司马氏家族手中。司马懿是司马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他通过阴谋手段夺取了魏国的军政大权,成为了魏国的实际掌控者。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进一步巩固了司马氏家族的势力。

司马昭作为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之弟,野心勃勃,总想取代魏帝。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使得魏国的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了司马氏家族手中。年轻的魏帝曹髦虽然名义上是君主,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司马昭的傀儡。

公元260年,曹髦不甘做傀儡皇帝,决定铤而走险,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在行动前,他对心腹大臣们说出了“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这句名言,表达了他对司马昭野心的愤怒和决心。然而,由于力量悬殊,曹髦的***最终失败,他自己也被司马昭的心腹武士所杀。

深刻寓意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成语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司马昭的野心和阴谋,更深刻地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无情。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野心或阴谋如果过于明显,不仅会遭到众人的反对和抵制,更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同时,这句成语也提醒我们,在面对权力和利益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不要被一时的诱惑所迷惑。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 文章 5510
  • 今日 0
  • 访问量 1407684
  • 浏览排行
  • 点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