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本名吕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在位期间推行改革,使齐国逐渐强盛,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然而,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霸主,最终却落得被饿死宫中的凄惨下场。
霸业巅峰:任用管仲,称霸诸侯
齐桓公的一生,前期可谓辉煌无比。在齐国内乱中,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后,他任管仲为相。管仲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让齐国国力大增。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平定宋国***。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前679年,各诸侯与齐桓公在鄄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此外,他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在历史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晚年昏庸:重用小人,国政混乱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齐桓公逐渐变得昏庸起来。管仲病重时,曾告诫齐桓公要远离易牙、竖刁、开方三人。管仲认为,易牙杀子以适君,非人情;竖刁自宫以适君,非人情;开方背亲以适君,非人情,这样的人很难真心爱护国君。但齐桓公并未听从管仲的劝告,在管仲去世后,依然重用这三人。
齐桓公晚年好酒好色好游猎,这些毛病恰好给小人发挥的余地。易牙、竖刁、开方顺着他的喜好百般奉承,很容易就让齐桓公进套。管仲去世后,齐桓公出于对“仲父”的尊重,曾驱逐了易牙等人,但没过三年,就因为忍耐不住,又把他们召回了身边。这三个人回到齐桓公身边后,开始大肆专权,把持朝政,使得齐国国政陷入混乱。
悲惨结局:被困宫中,活活饿死
桓公四十二年,周被戎攻打,齐国出兵救援周天子。第二年,桓公一病不起,他的五个儿子各自代表五方政治势力,都想继位,于是一番混战,后宫妃子也想帮助自己儿子继位,宫内大乱。易牙、竖刁、开方三位奸臣和后宫联手将齐桓公幽禁在宫殿里。
此时齐桓公已病入膏肓,奸臣们在外面筑上高墙,声称为了保护君主,不许任何人进入。齐桓公躺在床上,没有一个人过问,连水都不能喝一口。曾经名扬春秋的一代霸主,整天吃腻了山珍海味的美食家,就这样被活活地饿死在宫中。
据说,齐桓公饿了好几天后,有个宫女晏娥悄悄从洞里钻进来给了他一点吃的。晏娥把外面的事情跟他讲了,齐桓公听罢,很惭愧,哭着说:“嗟乎,圣人所见岂不远哉!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见仲父乎?”结果不久他就含恨而死。
死后惨状:无人收葬,蛆虫遍地
齐桓公死后,他的五个儿子为了争权夺利相互残杀,谁也顾不上床榻上的父亲。齐桓公的尸体在宫中整整搁置了67天,无人收葬。直到尸体腐烂臭气熏天,苍蝇满宫飞舞,蛆虫到处乱爬,一直爬到宫外才有人知道真相。最后,还是竖貂、雍巫等几个小人们比较冷静无情,他们连哄带吓止住众人,从容安排后事,总算是在十二月十四日的夜里将齐桓公大殓入棺了。但大事忙完后,齐桓公的儿子们又开始接着内讧,谁也没闲工夫来管齐桓公的丧事。就这样一直折腾到十个月后,太子昭从宋国回来拨乱反正,即位为齐孝公,这才孝顺地将齐桓公给大肆厚葬了。
齐桓公的一生,从霸业巅峰到饿死宫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悲剧结局,不仅是他个人的不幸,更是给后世敲响了警钟:一个君主,如果晚年昏庸,重用小人,疏远忠良,最终必将自食恶果。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