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谐、刘弘基等人在去攻击屈突通之前,李渊对他们面授机宜说:“屈突通精兵不少,离我军五千多里,却不敢前来交战,说明这支军队他指挥不灵,战斗力不强。可是,他要老是驻在河东不出来同我们交锋,皇上会责备他不努力,治他的罪。他害怕朝廷问罪,总要出兵来攻打我们的。如果他渡过黄河,到河西打你们,我就进攻他的老窝河东,屈突通必然招架不住。如果他只在河东同我军作战,你们就隔断黄河,扼(e)住他的咽喉。你们在前面堵截,我在后面攻击,屈突通不是逃走,就是被擒,我们必胜无疑”
果然,王长谐等渡过黄河以后,屈突通怕炀帝治他的罪,急忙派大将桑显和,率领几千军兵,在九月上旬的一个夜间,向驻在河西的王长谐部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王长谐等措手不及,无法支持,正在危急的时候,史大奈率领少部分军兵,从背后猛攻桑显和。桑显和后军遭到冲击,阵脚不稳。王长谐又乘机急起反击,杀得桑显和大败而逃。九月初十,李渊亲率大军包围了河东,下令攻城。一部分义士刚刚登上南城,突然下起了暴雨。李渊因为不知道义士已经登上城头,下达了停止攻城的命令,这次攻城没有成功。
李渊打算不和屈突通纠缠。率军西去,直攻长安。可是一时决心还没有下定,当他征求众位将领的意见时,裴寂说:“屈突通率领的是长安主力,兵精将门,又占据着河东这个战略要地。我们如果放掉了他,西进长安,万一遭到失败,后有屈突通大兵堵着,没有退路,腹背受敌,太危险了。不如集中精锐,全力攻下河东,然后再攻长安。长安所依靠的就是屈突通,他一失败,攻破长安就不难了。”李世民反对这个意见。他说:“兵贵神速,切忌拖拖拉拉。我军连战皆捷,士气正旺。最近,每天有成千的散兵前来归附。民心可用。我们以胜利的军队长驱西进,敌人必然闻风丧胆,措手不及,拿下长安就像大风扫落叶一样,有什么难的。
屈突通善于防守,河东城坚固险要,不像霍邑那样可以一战而胜。我们如果不知道变通,长期和屈突通纠缠,士气必然日渐消沉,百姓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争着归附我们。而长安方面呢,却可以从容商议,安定军心,加强防备来对付我们。 再说,关中的隋军,已经动摇,各股反隋武装,也在盼望我们前去收编,这是多么好的时机呀! 如果我们前怕狼,后怕虎,举棋不定,失去眼前的时机,主动权可就要丧失了!至于屈突通,形势已经如此,他也只能死守河东,不会有什么作为,不必担忧。
李渊认为攻下河东,再向西进,偏于保守;丢下河东,直攻长安,有些冒进。他两种意见兼顾,决定留一部分军队继续包围河东,牵制屈突通,自已亲率主力大军渡河西征。
九月十二日,李渊率领军队渡过了黄河。然后,根据李渊的命令,李世民率领刘弘基等部几万人,进军渭河以北,威胁长安。李建成、刘文静则率领王长谐等部几万人,屯驻华阴县的永丰仓,警备潼( tong)关以东,防止隋军或李密的军队西上。
更新于:5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