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提及唐朝初年著名将领,薛仁贵绝对有着一席之地,那么真实的薛仁贵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哪些功绩?
生于名门望族,长于贫寒,侍奉两代君王屡立功
唐朝初年名将薛仁贵原是名门望族世家子弟,他出身的家族是河东薛氏,薛家从南北朝时期到隋朝都是名人辈出,家族历代都是将臣世家。
不幸的是,到了薛仁贵这一代,显赫的薛家在薛仁贵这一脉中因其父早逝而家道中落,原是衣食无忧世家子弟的薛仁贵在年少时期历经微寒。
无财无权的薛仁贵与其妻子柳银环靠着种田为生,不仅地位低下,难与荣光尊贵的祖辈相提并论,而且生活过得十分拮据;在这样的现实生存背景下,薛仁贵受妻子鼓励应征入伍另寻出路,这便开启了他博取功名富贵的军旅生涯。
初出茅庐的薛仁贵第一次在军中声名远扬的关键事件是在太宗李世民亲征高丽之时,在郎将刘君邛被敌军围困的危急存亡之际,薛仁贵单枪匹马前去营救,并直取敌将首级悬于马上。
如此强悍的战斗力和英勇过人的胆魄足令高丽军闻风丧胆,很快敌军撤退,刘君邛获救平安返营,薛仁贵一战成名,成为军中小有名气的后起新秀。
后来,唐军在挺进高丽境内过程中,薛仁贵所向披靡,冲锋陷阵,领导唐军大举进攻,最终彻底攻破高丽;当时身为普通士卒的薛仁贵在战后论功行赏时被太宗李世民升为游击将军,并且赏赐了马匹、绢布和奴仆等物件。
唐军一战告捷后继续猛攻安市城,纵然唐军骁勇,奈何守军齐心固守城门,最终唐军久攻不克又逢冬雪恶劣天气只得放弃进攻,回师途中李世民将薛仁贵提拔为右领军中郎将,令其镇守宫城玄武门。
太宗之后高宗李治继承皇位,薛仁贵又在皇帝巡幸万年宫时护驾有功,他在面对自然灾害来临守卫自顾逃散时救李治于洪涝水患的危险境地中;李治感恩忠臣救驾之功,亲赐给薛仁贵御马。
在救驾有功的基础上,薛仁贵又在征讨反叛的战事中立下赫赫战功,生擒高丽敌将,击败契丹,为保持唐朝边境安定、维护政治统一做出杰出贡献,战后薛仁贵因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三箭定天山,神勇背后的不堪
薛仁贵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征战生涯中最声名远播的一个典故便是三箭定天山,当时高宗李治为了解决新继任的回纥首领与唐为敌的重大威胁,便派遣郑仁泰和薛仁贵等领兵赴天山平乱。
临行宴中薛仁贵受高宗之命一剑穿透五层铠甲,如此神勇颇受高宗赞许,随之将坚甲赏赐给薛仁贵。
待到唐军到达天山后与铁勒敌军展开激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名敌军骑士,剩余的敌将深为薛仁贵的英勇神威所震慑,自知不敌便纷纷下马请求投降。
薛仁贵趁势讨伐敌军,擒获对方首领,此战告捷之后,军中将士纷纷传唱将军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英勇事迹。
而在英勇获胜的英雄事迹背后则展现出战胜方的不堪,铁勒盘据天山的九个部族降唐之后却不被唐军主将郑仁泰所接纳,薛仁贵更是坑杀降卒。
两位将领的举措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放虎归山后卷土重来的潜在危险,却不符合古今中外善待投降战俘的战争契约精神。
甚至当时唐军内部更为卑劣的举措是主将郑仁泰将天山部族的家属俘虏后大肆赏给将士,而身为副将的薛仁贵更是身体力行地把部下抓来的铁勒族女子充作自己的妾室,还接受了许多行贿财物。
如此恶劣行径桩桩件件,这与薛仁贵以往忠正英勇的名将风采极其不符,因此很快便有中央官员向高宗李治进行检举弹劾。
高宗则因为薛仁贵的功绩显赫而对其格外宽恕,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身为帝王的李治对在外征战行为荒诞淫乱不检点的臣子薛仁贵心下毫无芥蒂。
大非川兵败革职,贬为平民后再度起用
在天山战役之后,薛仁贵又受命降伏高丽,得胜后薛仁贵被朝廷任为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率兵留守平壤,其管理高丽期间仁政爱民的美名远扬。
而这位功名显赫的名将却在后来受命行军大非川时兵败,虽然主要原因是不甘屈居人下的名将郭孝恪之子郭待封不听薛仁贵指挥莽撞行事,但最终身为大总管的薛仁贵也因治军无方而难辞其咎,落得被革职除名的惩罚。
被贬至平民后的薛仁贵在两年后被再度起用,负责领军平定高丽遗民的叛乱,奈何降至花甲之年的薛仁贵却又因兵败被流放象州。
五年后,感念老臣过往功勋的高宗再次起用薛仁贵,薛仁贵在奉命征讨入侵云州的突厥人时还有一著名典故“脱帽退万敌”,即久闻薛仁贵威名的突厥人见到久经沙场的老将本尊便惊慌溃逃。
薛仁贵乘势追击大败突厥,不负众望取得云州大捷。功勋显赫的薛仁贵在七十岁高龄离世,高宗册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为这位在唐呕心沥血奉献一生的老臣圆满了身后名。
与坊间传闻及各种文学影视作品形象类似,历史上真实的薛仁贵作为大唐传奇名将一生战功赫赫,他在任期间屡次建功立业,不仅在唐军中颇有威信,而且在四海之内威名远扬,敌军甚至对这位骁勇战将闻风丧胆。
但即便是这样伟大的传奇人物,也还是会有不堪入耳的人生污点,薛仁贵在远征天山之时不仅不善待俘虏,而且还带头行淫乐受贿之举,辱没了其威风凛凛的名将忠正之气。
在后期的作战中因管理不善等原因偶有败绩,最终一代传奇名将的是非功过也都终止于七十高龄,他的形象流芳百世,留与后人评说。
更新于: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