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在位的时候对朱见深那么差,并且自己的父亲朱祁镇已经给了朱祁钰“郕戾王”的恶谥,朱见深为何要为他***?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下去。
1447年,朱见深出生,他是明英宗朱祁镇长子;
1449年,朱祁镇自己作死,引发了土木堡之变,被俘;皇太后命立朱见深为皇太子,并立英宗弟、也就是朱见深的叔叔朱祁钰为帝;(这一年,朱见深虚岁三岁)
1452年,朱祁钰废朱见深皇太子,改封沂王;(这一年,朱见深虚岁六岁)
1457年,朱祁钰病重,朱祁镇经夺门之变而重登皇位,废朱祁钰为郕王,重新立朱见深为皇太子;(这一年,朱见深虚岁十一岁)
1464,朱祁镇逝世,朱见深继位。继位不久,朱见深就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改掉父亲朱祁镇给叔叔的“郕戾王”恶谥,重定其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替叔叔***了。
有人说朱见深很“理解”、甚至“同情”朱祁钰。这个感情化的词语,我在史料中没有见过,也不敢妄自点评。我要说的是,一切都是出于政治。朱祁镇废掉弟弟的皇位、给他恶谥,是出于政治目的;朱见深为叔叔***,也是出于政治。父子二人,有着不同的政治立场。
严格来说,“夺门之变”不是朱祁镇发动的,虽然他是受益者。之所以这样儿戏的***能成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朱祁钰病重,而且无子。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夺门之变”,再等几天,朱祁钰死后,皇位也会回到朱祁镇父子手中——虽然有迎藩王入嗣的提议,但太多大臣反对,不可能实现。
朱祁钰一死,作为他唯一的近支亲侄子,沂王朱见深继位,是理所当然的事。前面我也梳理了时间线索,这时的朱见深只有十一岁,他肯定会释放被囚禁八年的父亲朱祁镇,而且朱祁镇多半会掌握实权。
也就是说,对于朱祁镇来说,有没有“夺门之变”,区别其实不大。
可是,“夺门之变”已经发生了,你又没办法取消它。而发动“夺门之变”的石亨、徐有贞、曹吉祥这些家伙,你再知道他们是为了个人利益,也没办法否定他们的“拥立之功”。
朱祁镇前面做过皇帝,结果“土木堡之变”损失了国家精锐;这时重登帝位,又已经做了八年被软禁的囚徒。这样的情况之下,他最需要的是稳定和笼络人心,否则根本不能稳定他的统治。
所以,他心里再不待见,也不得不对石亨这几个家伙加官晋爵;
所以,他心里再无波澜,也不得不废掉弟弟朱祁钰的帝位,并在他死后给以恶谥。
他做这些事,可能是违心的。但如果不做这些事,他就很难巩固自己的地位——如果朱祁钰是对的,那么反对他的自己,岂不就是错的?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感情用事”的可能性:朱祁钰毕竟软禁他八年,甚至在生活待遇上对他苛刻,他心里可能很恨这个弟弟。
朱见深心里,也可能很恨这个叔叔:自己做太子的同时,叔叔做了皇帝;从此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战战兢兢,时刻担心被废,甚至担心有生命危险;因为地位“肉眼可见”的不稳固,连仆人们也不愿意伺候他,以至于他对年长十七岁的保姆万氏,产生了终生的依赖……这一切,都拜朱祁钰所赐。
可是同时,朱见深作为皇帝,又深深知道,朱祁钰是有功于国家的。如果不是他临危受命,北京保卫战群龙无首,不可能击败瓦剌,连大明朝也可能夭折于此。而以后的八年,大明内治水患,外逐瓦剌,广开言路,招贤纳士,清除王振阉党势力,稳定局面,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朱祁钰是有功于国家的。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皇帝刘禅的建议“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对任何统治者都是有效的:奖善惩恶,赏功罚罪,本来就是领导的责任。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的领导基础一定会动摇。
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基础,朱见深就要表彰“有功于国家”的叔叔朱祁钰,哪怕这叔叔对他并不友好。
毕竟,在政治中,个人情感是次要的,立场和利益才是重要的。
更新于:6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