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教丹道/《黄帝内经》中的邪气概念,“虚邪”到底为何物?
  • 2024-07-03 12:04

《黄帝内经》中的邪气概念,“虚邪”到底为何物?

在《素问·八正神明论》中给出了一个虚邪的概念:“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

王冰对此经文注解为:“八正之虚邪,谓八节之虚邪也;以从虚之乡来,袭虚而入为病,故谓之八正虚邪。”

张志聪也对此条经文出了注:“虚邪者,乃八方虚乡所来之邪气,其入于身也深。”那么,何为“八正”?张志聪注解到:“八正者,八方之正位也。”

古代天文历法中把整个天域划分为九个区域,名曰“九宫”,其中,“招摇宫”居中央位置,它周围的八宫又分别代表八个方位,而四时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也分别与八宫有对应关系,如“夏至”对应“上天宫”位于南方,“冬至”对应“叶蛰宫”位于北方,等等。此又称为“当令之位”。 

以风为例,《灵枢·九宫八风》曰:“风从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曰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风从当令之位来为实风,风从冲后来为虚风,而虚风便是虚邪之一,为虚邪的典型代表。

所以,《素问·八正神明论》的虚邪定义“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可注解为:虚邪就是从八方非当令之位的冲后而来的邪气,可见,张志聪的注解甚合经意。

 

笔者对《黄帝内经》二十四处虚邪分析后认为,从广义来讲,“虚邪”之“虚”可以理解为暗含两层意思:一者指邪气是由虚乡(冲后)而来,二者指邪气是乘虚而入为病。

一、虚邪入侵的前提是正虚

王冰曰:“邪乘虚入,是谓虚邪。”说明虚邪乘人体正气虚衰之时伤人致病,所以,正气虚衰是虚邪伤人的前提条件。

如《灵枢·百病始生》曰:“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素问·八正神明论》也有同样的意思表达:“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藏。”

二、病情深重,病变多端说

“虚邪”侵犯人体的途径是由外而入。

《灵枢·百病始生》曰:“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

《素问·太阴阳明论》还将“虚邪”与饮食起居伤人相对比,强调“虚邪”由外伤人:“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

 

“虚邪”致病力强,病情深重,症状表现剧烈。

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特意将“正邪”伤人之轻浅与“虚邪”伤人之深重对比:“虚邪之中身也,洒淅动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

此外,《灵枢·刺节真邪》也有:“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说明虚邪侵袭人体时,症状明显,比如会出现恶寒战抖,毫毛竖立,腠理大开等剧烈表现。

相比之下,正邪伤人则症状轻微,先是面色有些变化,身体没有明显感觉,好像有病又好像没病,或有些表现又像没有表现,感觉很不明显。

 

“虚邪”入侵人体之后,容易深入,四处传舍、附着,甚至可以成为积块。

《灵枢·百病始生》曰:“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传舍于经……留而不去,传舍于输……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邪气淫泆,不可胜论。”

“虚邪”深入之后,其病证变化无穷,既可以内搏于骨、筋、脉等处形成骨痹、筋挛、痈等等,还可以“有所结”,形成筋瘤、肠瘤、昔瘤、骨疽、肉疽等等。

如《灵枢·刺节真邪》曰:“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骨痹;搏于筋,则为筋挛;搏于脉中……则为痈……搏于皮肤之间……则为痒;留而不去,则痹;卫气不行,则不仁。

虚邪偏客于身半……发为偏枯……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则骨疼肉枯……内伤骨为骨蚀……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溜。

有所结……合而为肠溜……已有所结……为昔瘤……有所结,则为骨疽。

有所结……有热则化而为脓,无热则为肉疽。凡此数气者,其发无常处,而有常名也。”

三、养生应注意避虚邪

 

《黄帝内经》已经认识到虚邪的致病力强,易于深入,造成各种难治之病。所以,《黄帝内经》秉承了其一贯重视预防的思想,反复强调对于“虚邪”一定要“避之”。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八正神明论》中的“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的“避虚邪以安其正”等等。

《灵枢·九宫八风》中描述古代那些养生之道修养很高的圣人甚至会把虚邪比喻成杀伤力极大的飞箭飞石,强调要像重视躲避飞箭飞石一样重视躲避虚邪,以免受其伤害:“故圣人曰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

 

关于如何避虚邪,《黄帝内经》的主要思想是强调应该积极主动地有针对性地避邪:

 

1. 以时间避

 

《素问,上古天真论》强调“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内经知要》解释为:“随时令而避之也。”所以,避虚邪应注重从时间上避,在虚邪容易发生的时节应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具体为何时?

《内经素问吴注》有专门的注解:“时,为太乙徙宫,风雨应之之时也。”因为《灵枢·九宫八风》指出:“太一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

说明太乙移宫之时一般都会有明显的天气变化,所以出现虚邪的可能性比较大,应予重视。

2. 以方位避

 

《灵枢.九宫八风》以风为例,指出:“风从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曰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

张志聪注:“从其冲后来者,如冬至从南西二方而来,春分从西北二方而来,是谓虚乡不正之风,主伤人而杀害万物。”因为虚邪常常从虚乡(冲后)方位而来,所以可以从方位上予以重点防范。

 

3. 扶正气以避虚邪

 

由于虚邪是乘人体正气虚衰之时伤人致病。

如《灵枢.百病始生》曰:“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所以,扶助正气,使正气充盛,则卫外之力强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达到避御虚邪的目的。

本文作者:刘锋

更新于:6个月前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 文章 4359
  • 今日 15
  • 访问量 839780
  • 浏览排行
  • 点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