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台湾岛在隋朝时称为流求。《隋书.流求传》记载:流求“人深目长鼻”“男女皆以白绾绳缠发,从顶后盘绕至额。其男子用鸟羽为冠,装以珠贝,饰以赤毛,形制不同。妇人以罗纹白布为帽,其形方正”。这里所说的流求人,就是今天的台湾高山族同胞的祖先。那时候的流求人已懂得种植稻、粱、黍,饲养猪、鸡,织杂色麻布或杂毛为衣。他们的武器有刀、稍(同长矛)、剑和弓箭。生产工具仍是石器。
流求人的社会仍很原始,没有显著的阶级区分,有一个大酋长,以波罗檀洞为中心,其余各洞有酋长,酋长都是由勇敢善战者担任。他们没有赋税,没有法律,公共开支由大家均摊,有重大事件共同议决,监禁或处决罪犯都十分简单。
607年4月6日(隋大业三年三月四日),隋炀帝根据海师何蛮的报告,派遣羽骑尉朱宽同何蛮一起入海“访求异俗”,到达流求,因语言不通只带回一个流求人。次年,朱宽二次下流求慰抚,结果只“取其布甲而还”。
610年,隋炀帝三派朱宽“招抚流求”,但没有结果。继续派遣陈稷和朝请大夫张镇州,率领万人舰队,从义安(今广东潮州)出发,经高华屿、翟甓屿(今花屿、奎群屿,属澎湖列岛)到流求。“流求人初见船舰, 以为商旅,往往诣军中贸。”
隋炀帝三次派人下流求,说明台湾与大陆早就有来往。隋末, 大陆人民移居台湾者逐渐增多,流求人与大陆联系更加密切了。
更新于:9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