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雅言/苏东坡:中国人的理想人格,正身立德的典范
  • 2024-05-03 12:05

苏东坡:中国人的理想人格,正身立德的典范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人们最爱称其苏东坡。苏东坡的一生是辉煌灿烂、功绩卓著的一生,也是艰辛坎坷,备受磨难的一生。他生前曾久居要职,名满天下,也曾被捕入狱,屡遭贬谪。他离世后的九百多年,不论官员还是百姓,不论文人雅士还是山野村夫,谈到苏东坡都会心存敬意,会心微笑。读书人读其诗词歌赋拍案叫绝,山野人讲其轶事传闻津津乐道。纵观中国历史,不论在朝在野,不论士农工商,对一个著名人物有如此的共同情感,实属罕见。
有宋一代,由于制度设计上的崇文抑武,重内轻外,军事上相比而言不够强大。但文化空前繁荣,教育空前普及,科技空前进步,经济相对富足。社会治理相对文明进步,在中国历朝历代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宋代相对开明的环境是苏东坡等一批文化巨匠得以成长的气候和土壤。
01
中国人的理想人格
知识分子正身立德的典范
一个优秀的民族一定会形成优秀的文化。而优秀的文化又会像江河一样源源不断地浸润滋养一个民族。这些优秀的文化会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民族的身躯里,渗透到骨髓,生生不息,绵绵不绝。
优秀的文化培育优秀的民族。而优秀的民族要有优秀的个体作为代表,作为象征,作出诠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形成的以孔子、老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儒家、道家、墨家思想,以及隋唐之际大量引进中国并与中华文化相结合的佛家思想。汉唐之际,中国就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佛、道思想为辅,法家、墨家等各种思想为补充的一套较为完备的思想文化体系。
苏东坡善于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质养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他于儒家思想中学习最多的是民本思想。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苏轼终身奉为圭臬。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注民生疾苦是苏轼为官从政几十年始终遵行的准则。
儒家重义轻利、重义轻生的观念,从小就深植于苏轼的内心。苏轼幼时,母亲程夫人亲自教其读《范滂传》。苏轼问程夫人:“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程夫人慨然答道:“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
正是有了儒家“兼济天下”,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以天下苍生为己念的广阔胸怀和强烈责任感,苏轼从青少年时期便“奋励有当世志”(苏辙语)。心忧天下,勇于担当。这就是他不计后果,不顾利害,一再直言上书,反复直言上谏,受挫后仍不改初心,写诗词讽喻朝政的思想基础,也是他个人仕途受挫、屡遭贬谪的重要原因。
苏轼对佛学有较深的研究,他一生中与许多高僧过从甚密,交际颇深。如广为人知的佛印和尚、诗僧参寥等。佛教的生死观让苏轼更加坦然地面对生死。虽然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祖训,但他在犯颜直谏的时候的确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苏轼有正确的生死观。他说“死生亦细故尔”。正因为能正确对待死亡,他才更能正确对待生命,才能活得精彩,活得有价值。道家的崇尚自然,崇尚规律,讲辩证,讲相对,让苏东坡能坦然对待困难与挫折。理论的坚实、思想的强大使苏轼心胸豁达格外开朗,使他人格独立,精神自由。他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
苏东坡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但他没有一些读书人常有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书生病”,而是一个运动健将、劳动能手。
苏辙曾写诗赞苏东坡骑马打猎,箭无虚发,无人可敌。苏轼自己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也写道:“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虽然“亲射虎”多系文学的夸张,但“挽雕弓如满月”和“千骑卷平冈”应是真实的描述。
苏东坡年少时就曾“手植松树三万株”,在黄州时更是“躬耕东坡”,“渔樵江渚”。
他精于烹调,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鱼”“东坡羹”;他擅长酿酒,他发明的“真一酒”“冬门酒”“中山松醪酒”流传至今。他学习制墨,学习做笔,精心钻研,乐此不疲。
他性格开朗,心胸开阔,诙谐幽默,极具亲和力。有他的地方就有欢乐,他在的场合往往充满笑声。
他人格独立,精神强大,敢于坚持真理,敢于犯颜直谏。神宗皇帝召对政令之得失,他直言神宗“求治太速,进人太锐,听言太广”。其《上神宗皇帝书》《再上皇帝书》,议论之深刻,言辞之尖锐,古今罕有匹敌。
苏轼也坦言如此逆流直谏的风险:“以蝼蚁之命,试雷霆之威,积其狂愚,岂可数赦?大则身首异处,破坏家门,小则削籍投荒,流离道路。”(《上神宗皇帝书》)
“臣之所惧者,讽刺既众,怨仇实多,必将诋臣以深文,中臣以危法,使陛下虽欲赦臣而不可得。”(《上神宗皇帝书》)
直言己见会违逆上意,惹怒众臣,从而给自己带来灾祸,苏轼对此洞若观火。但他依然秉笔直书,义无反顾。古人讲“武死战,文死谏”,苏轼敢冒死相谏,不计利害,从传统道德观来讲已达到文人的最高境界。连地位比他高的司马光也承认:“敢言不如苏轼。”
苏东坡为官清廉,急公好义。在杭州,他捐出自己的积蓄建立“安乐坊”。有专家考据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官办平民医院,免费或低价为百姓医病。贬官惠州,他主持募捐带头捐钱捐物,并动员弟媳捐钱捐物为百姓修了两座桥。在密州,他领养了几十名弃婴;在黄州,他在自己都很困窘的情况下仍然大力倡导收养弃婴并带头捐钱。
晚年,他从海南返回常州,以毕生积蓄买了房子准备终老斯地,后来得知房主是一老妪,年老无住处,房子是被其子为偿债而私自售卖,苏东坡当即无偿将房子退还老妪并焚烧房契,结果一代巨星最终是在借住的朋友家中离世的。如此重义轻利,古今能有几人?!
苏东坡重情重义,品行端庄。为人子,他孝敬父母;为人臣,他尽忠直言,任事干练;做地方官,他以人为本,以民为重;对妻子,他是好丈夫;对儿子,他是好父亲;对兄弟,他是好兄长;对朋友,他是良师益友。

02
敬业精事,奋励有为
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楷模
苏东坡曾担任过许多重要官职,如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担任过杭州、扬州、颖州、徐州、密州、湖州、定州、登州等地的军政长官。在朝为官,苏轼持论公正,仗义执言。地方主政,他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在杭州,他力排众议,组织民工,疏浚西湖。亲历亲为,每日必上工地。没有苏东坡,西湖已被淤塞,美景不再,杭州无目。
在徐州,洪水围城,面临城破人亡,人民为鱼鳖之险境。苏东坡力阻富户出城,动员禁军参与,亲率军民抗洪。数十日过家门而不入,始终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深入调研,广集民智,分道泄洪,终保一城百姓平安,获朝廷大力褒奖。
在密州,他捕盗匪,安百姓。灭蝗虫,拾弃婴。
在颖州,他亲自跋山涉水,丈量测绘,阻止了已经定板的一项劳民伤财、费力贻祸的大型引水工程。
在定州,他整顿军队,修葺营房,组织地方武装弓箭社。从家乡眉山引进稻种,教民种稻,编秧歌教民技术,解民疲乏,增加劳动乐趣。
在登州,他只当了五天知州便奉召进京,而他还为百姓做了两件好事:固海防、罢榷盐。登州人写诗赞美他:“五日登州府,千载苏公祠。”
有职有权时他有作为,无职无权当贬官罪臣时他仍然尽心竭力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黄州养弃婴,惠州修桥,儋州讲学育人传播文明促进民族团结。
苏东坡每到一地,都有政绩、有善行、有故事、有遗迹。每到一地都得到百姓的真心爱戴。

03
深思博学,笔耕不辍
知识分子立言立论的榜样
古人讲,人生要有三立:“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这是中国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准。第一,一个人应有良好的品德为当代榜样、后世楷模。第二,一个人应该有所建树,做些福泽后世、惠及后人的好事。第三,应该有一些好的思想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传播开去,流传下来。苏东坡给我们留下了4800多篇文章、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几十个成语和《易传》《书传》《论语说》等极有分量的学术著作。
在我们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文化巨人,而苏东坡无疑是众多文化巨人中最为杰出、最为丰富、最为优秀者之一。
有人给苏东坡冠以“千古第一文人”的桂冠,不无道理。
宋神宗曾问一位大臣:古人中何人能与本朝的苏轼相提并论?这位大臣思忖一阵,回答,可能只有李白。神宗摇摇头,说:李白也比不上苏轼。李白有苏轼的才华,但是没有苏轼的学养、学问、学识。言毕,浩叹久之。
2000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媒体之一的《法国世界报》,评选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影响世界的“千年英雄”,全世界共评了十二位,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
有若干个大学、学术团体评选“知名度最高”“人们最喜爱”“最美的古诗词”“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的古诗词”……苏东坡的作品被选中的最多。
在诗词歌赋散文、书法、绘画等文学艺术品类中,苏东坡无所不精,无所不能,并且都站在了该项目的顶端。可能某个单项他不算最好,但综合绝对是第一,无人能出其右。
“唐诗宋词”已成为一个固定词组。宋词大体有“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豪放派以“苏辛”即苏东坡与弃弃疾为代表,而开创豪放词派的是苏东坡,辛弃疾在东坡的基础上继续取得了成就。
词在苏东坡之前是一种小家碧玉般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文人墨客写一些伤春悲秋的情绪,偎红依翠的情感,难以言说的惆怅。意境词句可能十分优美,但格局境界通常不高。
苏东坡以他豪迈的气概,高山大海般的胸怀和卓越的才华,将词风大改。词在东坡手中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题材上打破禁忌,实现了无事不可入词,家国大事,百姓情怀,都是东坡表现的内容。从风格上,把词的小家子气,变为洪钟大吕、浩海长风的大气。就在苏东坡手中,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成长定形了。
《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豪放词标志性的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千古绝唱。
在词这种文体上,要论贡献,论才气,论美感,论正能量的传播,苏东坡当数第一。他留下的300多首词永远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苏东坡留下了2700多首诗,其中许多精品佳作。
苏东坡的诗或精致典雅,或饱含哲理,或晓畅易懂,是唐宋两代中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后人对其诗评价极高,给他封了若干个第一:“西湖诗第一”“庐山诗第一”“咏梅诗第一”。限于篇幅,不展开叙述。
苏东坡是杰出的散文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人说苏东坡是“八大家”之首,从文章的质和量上来看这应该是不为过的。苏东坡有几十篇赋,其中最好的是前后《赤壁赋》两篇。特别是《前赤壁赋》,笔者认为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好的一篇赋。
苏东坡还是思想深刻的学者。他晚年在海南岛致力于研究《周易》《尚书》和《论语》,并写了《易传》《书传》和《论语说》,这三部著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东坡对此十分看重。北归渡海时东坡在船上紧紧抱着这些书稿,生怕海水、雨水把书稿淋湿。到常州后他郑重地将书稿交给朋友,并说30年后这些作品必将大行于世。
苏东坡是中国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宋四家”之首(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代表作是《黄州寒食诗帖》,称为天下行书第三,紧随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之后。其在书法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苏东坡还是美术大家。他开创文人画的先河,其画作与同时代的大画家文同比肩,擅长画枯木、竹、石。其书画作品由于“元祐党人案”而大多被毁,留存下来的少量作品现珍藏于海峡两岸的故宫博物院和美国、英国、日本的博物馆。
苏东坡是生活在古代的现代人,是生活在中国的世界人,是生活在现实世界的精神侠客。他的精神穿越时空,横亘古今。
他曾扪腹笑问众人:吾腹中装何物?有答满腹才学的,有答满腹诗书的。只有最理解他的王朝云答到:里面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东坡听言哈哈大笑,引为知己。确实,他总是不合时宜。王安石激进变法他提意见、搞批评,结果是被贬、被整;司马光废尽新法,按常规说应是帮他出了气,但是他还是提意见、搞批评,结果还是被贬、被整。其实不论是***还是旧党,最初都并不反感他,甚至有点倚重他,他只需稍微闭嘴止声便可皆大欢喜。其实他离宰执之位只有一步之遥。当然,如果为了当更大的官便不吭声他就不是苏东坡了。
苏东坡善良、无私,一心为民;正直、无畏,直言勇为;博学、善思,敬业精事;坚韧、宽容,人格完美。他集真、善、美于一身,最能体现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中国如果少了苏东坡,历史会少些亮点,文化会少些趣味,情感会少些温暖,自夸会少些底气。苏东坡是值得我们学习并且崇敬的人。
◎本文原载于《四川经济日报》(作者杨常沙),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新于:6个月前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 文章 3477
  • 今日 15
  • 访问量 35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