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事件京剧《空城计》把司马懿描写成一个受骗上当、坐失战机的莽将,其实不然。
239年(魏景初三年),三国魏明帝曹睿死后,文武大臣曹爽和司马懿共受遗诏,辅佐年仅八岁的齐王曹芳。当时,司马懿手握重兵,身居要职。曹爽对此深有疑虑,于是一步步暗中削夺司马懿的权柄。首先给司马懿晋升为太傅。太傅是辅导太子的闲职,官位高,却没有实权,而后派兄弟曹羲、曹训统领禁军;又任命亲信何晏、丁谧为尚书,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司马懿感到形势不妙,遂“称疾,不与政事”,暗中却与长子司马师加紧策划,训练三千名敢死士,潜伏于洛阳城内,伺机行动。
曹爽的疑虑仍未消除,不时派人观察司马懿的动静。248年(正始九年)冬天,曹爽的亲信、河南尹李胜去“看望”司马懿。
司马懿知道来意不善,赶紧装痴卖傻,喝粥时故意让粥流满了前襟,说话更是语无伦次,真像病入膏肓的样子了。李胜受骗,回去报告曹爽:“司马公尸居气余,形神已离,不足虑矣。”过了几天,李胜又向曹爽报告。“太傅( 司马懿)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曹爽信以为真,对司马懿放松了戒备。
249年2月5日(魏正始十年正月六日) ,曹爽兄弟陪同齐王曹芳离开洛阳去谒祭魏明帝的陵墓(高平陵)。司马懿看到时机已经成熟,突然以皇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洛阳城门,占领武器库,派高柔、王观分头攻占城内各军营,又亲率大军占据洛水浮桥,扼住曹爽的归路。仅半天工夫,司马懿控制了洛阳,发动了***。
***后,司马懿派遣许允前见曹芳,声称司马懿只想免掉曹爽的官职,别无他求;但当曹爽交出兵权之后,司马懿又立即以“大逆不道”的罪名,把曹爽、曹羲、曹训、何晏、丁谧等收捕下狱,不久全部处以死刑,并诛灭三族。自此曹魏政权完全由司马氏所掌握。
更新于: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