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历史故事/刘恒被拥立称帝后,是如何抓稳权力免于被权臣架空的?
  • 2024-05-11 10:05

刘恒被拥立称帝后,是如何抓稳权力免于被权臣架空的?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西汉第五位皇帝,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为薄姬。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前180年,身为代王的刘恒,终于抵达了长安城外。

望着眼前巍峨的长安城,刘恒不禁心生感慨。十五年前,他离开长安城的时候,仅仅只有八岁。当时还是他爹刘邦在位,作为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其实并不算受宠,所以才会在八岁的时候,便被送到山西这种边境之地去做藩王。

因为离开京城的时候,年龄太小,所以刘恒对于长安城的记忆,其实并不算多。

然而如今,十五年过去了,时过境迁,白云苍狗。如今风水轮流转,当他再次回到长安,却不再是当年那个被一脚踢到边境的孩子了,而是即将入主这座长安城,真正君临天下大汉新帝!

就在不久之前,身在山西的刘恒,忽然得到京城这边的传讯:原来,就在不久之前,那位临朝政治多年的太后吕雉,终于去世了。而吕后去世之后,以周勃和陈平为首的西汉开国功臣,直接诛杀了吕家全族。

在诛杀吕家的同时,周勃等人决定,拥立刘恒这位代王,做新的皇帝。对刘恒而言,这无疑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皇位。后世其他人做皇帝,基本上都要经过残酷的斗争。可是到了刘恒这里,他什么都没做,只是安心在边境做他的藩王,然后忽然就有人告诉他,你可以做皇帝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一日,刘恒抵达了长安,准备前来继承老刘家的皇位了。

不过,望着眼前雄伟的长安城,刘恒却没有放松下来。因为刘恒知道,真正的较量,其实才刚刚开始。

在距离长安还有五十里的时候,刘恒就派遣自己的心腹宋昌,前往长安城内探听情况。而宋昌探听之后回报,此时长安城内所有大小官员,都已经在长安城外恭候,没有任何异状,只等刘恒入城。

等到宋昌探听回来,确定长安并无异样之后,刘恒这才敢继续向前走。而当刘恒抵达长安城外的渭水时,果然看见文武百官都已经等候多时。百官之中为首的,恰好是之前诛杀吕氏的太尉周勃。

接下来,决定历史走向的重要一幕,就开始上演了。

当刘恒出现在渭水河畔的时候,百官以臣子的礼仪拜见刘恒。这一幕,是在渭水之畔进行的,所有长安百姓,都看得清清楚楚。

接下来,太尉周勃走上前,提出要和刘恒找个僻静之处,说点悄悄话。但是对于周勃这位大功臣的请求,刘恒却难得的表示坚决拒绝。刘恒表示:如果是公事,大可以在群臣面前禀明;如果是私事,我接受了你们的参拜就已经是皇帝了,皇帝没有私事。

刘恒的这个回答,等于是让周勃碰了一个软钉子。周勃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继续按照事先商定的流程,取来象征着皇帝权柄的玉玺,跪着将传国玉玺献给了刘恒。

这一幕,同样也是落在整个长安百姓的眼中。

传国玉玺自秦始皇开始,就已经成了皇帝权力的象征。刘恒在众目睽睽之下,接过这枚玉玺,也就等于算是正式即位了。不过接下来,刘恒还是要按照传统礼节,五次进行推辞。当然,在长安百姓和官员的眼里,在刘恒接过玉玺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是汉朝皇帝了。

随着刘恒入主长安,当天刘恒便让自己的心腹,接管了长安城的守卫工作。此后,刘恒又以皇帝的身份,大肆封赏刘姓诸侯王,和那些有功的平乱功臣。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刘恒迅速抓稳了权柄,彻底避免了被架空的风险。

这就是汉文帝登基的整个过程。

提到汉文帝,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正是因为汉文帝的努力,汉朝才得以休养生息了几十年,逐渐积攒出雄厚的国力。但是对于汉文帝是如何登基,如何坐稳皇位,很多人可能就不太清楚了。

作为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吕氏被诛杀之后,为何刘恒会被大家选中,成了汉朝的新皇帝?刘恒既然是周勃和陈平拥立的,那刘恒又是怎么避免被权臣架空的?汉文帝即位之后,到底又是怎么一步步抓稳权力,继而开创出文景之治呢?

想要说清楚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当年吕后在世的时候说起。

吕后在世的时候,刘恒的日子其实并不算好过。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在刘恒之前,刘邦已经先后有了刘肥、刘盈、刘如意这三个儿子。而在刘恒之后,刘邦后来则是又陆续有了四个儿子。

在几个兄弟当中,刘恒应该算是最不得宠的一个。

相比之下,老大刘肥是刘邦的私生子,当年刘邦还未发迹的时候,就和同村的一个寡妇私通,生下了刘肥。对于刘肥这个庶长子,刘邦虽然谈不上多么偏爱,但也算是非常重视了。老二刘盈,那是吕后所生,算是刘邦的嫡长子,早早就被刘邦立为了太子。

至于老三刘如意,则是最为刘邦宠爱。因为刘如意的母亲戚夫人,是刘邦最宠爱的妃子。刘邦在世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提出,想要改立刘如意做太子。只可惜后来因为群臣反对,这才不得不作罢。而其他几个弟弟,也同样有各自的理由,被刘邦稍稍重视一些。

唯有刘恒不一样。

刘恒的生母薄氏,早年并不是刘邦的女人。在秦朝末年的时候,薄氏原本是魏王的夫人。后来,魏王被刘邦打败,刘邦作为胜利者,把魏王所有的后宫女子,都抢到了自己的后宫,薄氏这才成了刘邦的女人。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邦都不记得自己后宫里面,还有薄氏这个人。毕竟,刘邦当时身边女人很多,还有戚夫人这种最得宠的女子,哪里还有薄氏的位置?直到后来某一天,刘邦被宫里两个妃子提醒,这才想起了宫里还有薄氏这么个女人,所以当天就把薄氏叫来临幸了。

而那一夜之后,薄氏便有了身孕,后来生下了刘恒。但对于薄氏母子,刘邦显然不太上心。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刘恒其实就是一次意外的产物。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恒八岁的时候,刘邦恰好平定了山西地区的叛乱,所以就直接把刘恒封到了山西。一个八岁的孩子,被一脚踢到了边疆。这足以说明,刘邦当时对刘恒没有任何宠爱,甚至看一眼都觉得烦。

不过好在,按照当时的制度,刘恒就藩山西之后,他的母亲薄氏,也要跟着一起来山西。因为这个原因,刘恒虽然不太受父亲的宠爱,但是却并没有缺失母爱。而且从后来的历史来看,刘恒被远远踢到山西,反倒是因祸得福了。

刘恒就藩山西之后,一直过着深入简出的生活。在刘恒的成长过程当中,薄氏显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薄氏也是贵族之后,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所以在薄氏的养育下,刘恒从小就学会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恰恰是他日后能够开创文景之治的基础。

如此,就在刘恒就藩山西 不久之后,长安那边传来消息:刘邦去世了。随着刘邦去世,刘恒的二哥刘盈登基。但是刘盈登基的时候,年龄同样也不大,所以大权都掌握在吕后的手里。

而吕后掌权之后,一方面为了稳固自己儿子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报仇,开始对刘邦的几个儿子和宠妾下手。在吕后的报复下,此后的十多年里,刘邦八个儿子当中,有五个或直接或间接地死于吕后之手。再加上汉惠帝刘盈早逝,等到吕后去世的时候,刘邦的八个儿子里面,就只剩下老四刘恒,以及老七刘长还活着了。

所以,到了吕后掌权的时代,刘恒不得宠的特点,反倒是成了他的保命符。其他几个兄弟,因为深得刘邦宠爱,所以被吕后视作威胁。唯有老四和老七,老四刘恒因为母亲的原因,一直不受宠,封国也不算大。

而老七刘长则是更惨,刘长的生母,曾经是刘邦姑爷的女人,后来因为种种意外,才和刘邦生下了刘长。而且,刘长刚刚出生,刘长的生母就自尽了。对于这样的刘长,刘邦自然也不太待见。

因为不得宠,刘恒在吕后掌权的时代,虽然过得有点憋屈,但好歹还是保下了性命。相比其他几个兄弟,刘恒的命已经算是很好了。

如此,在刘恒16岁那年,他的二哥汉惠帝刘盈死了。刘盈死后,吕后先后立刘盈的两个儿子做皇帝。因为这两个孩子都比较小,所以吕后就开始临朝称制,历史也由此进入了吕后称制的八年时间。在这八年当中,吕后虽然不是女皇,但整个汉朝的皇权,都掌握在她的手里,所以也算是一位无冕女帝了。

同时,在这八年当中,吕后开始疯狂扶持吕家外戚。在吕后的扶持下,吕家开始迅速掌权,吕后的几个侄子,更是逐渐开始掌握汉朝的军政大权。与此同时,在吕后的要求下,吕家开始和刘家疯狂联姻。大多数刘姓藩王,只要还没成亲的,基本上都被吕后强制撮合,娶了吕家的女子。

至于刘恒,史书上没有确切记载过,刘恒娶了吕家的女子。但后世史学家认为,刘恒也不例外。因为据史***载,刘恒即位之前,曾经有一位代王正妃,这位正妃还给刘恒生下了四个孩子。但就是这样一位正妃,却偏偏在刘恒登基之前病逝,而且她生的四个儿子,无一例外,全部夭折。

更让人疑惑的是,就是这样一位正妻,刘恒即位之后,既没有任何追封,也没有任何记载。在史书上,除了记载有这么一位代王正妻之位,其他所有信息,全都是一片空白。所以后世很多史学家认为,当时刘恒应该也娶了一位吕家女子,只不过后来在吕家***之前,这个可怜女子去世了。而吕家***之后,刘恒虽然登基,但对这个吕家女子也没什么好感,所以就抹去了她的一切记载。

不管真相到底如何,总之,在吕后掌权的那十多年里,刘恒虽然一直活得战战兢兢,但在薄氏的保护下,还是安全长大,而且学会了很多东西,逐渐成了一个有城府有智慧的年轻政治家。

如此,到了公元前180年八月,吕后去世了。随着吕后去世,历史也就此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吕后临终之前,已经把所有能抓的权力,都抓到了吕家的手里。吕后的两个侄子,吕产和吕禄,一个做相国,掌管国家政务;另一个做上将军,直接掌管军队。而且,京城的所有禁卫军队,也都由吕禄和吕产两人直接控制。

除此之外,吕后还编制了一张巨大的亲戚关系网。当时在位的小皇帝,是吕后的孙子。而小皇帝名义上的母亲,则是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同时也是吕后的亲外孙女张嫣。小皇帝娶了吕禄的女儿做皇后,所以掌管军队的吕禄,完全可以凭借皇帝老丈人的身份,直接控制朝政。而其他重要的刘姓藩王,大多数也都娶了吕家的女子做正妻。就算不是正妻,身边基本上也都有吕后派去的心腹宫女侍奉,随时进行监视。

至于那些开国功臣,则是被吕后彻底压制。身为丞相的陈平,基本上已经赋闲在家,没有任何权力;身为太尉的周勃,更是连军营都进不去,直接被变相剥夺了军权。

总之,吕后去世的时候,西汉高层的军政大权,已经完全被吕家所掌握。甚至就连皇帝,都只是吕家手里的一张牌而已。吕后去世的时候,吕家的情况,基本上就是如此。用权势滔天四个字来形容,绝对是一点都不过分。

而以当时这个局面来看,身为刘邦第四子的刘恒,想要做皇帝,无疑是痴人说梦。如果在吕后去世的时候,有人和刘恒说,几个月之后你就是汉朝的新皇帝,刘恒自己估计都不相信。

但讽刺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恰恰把这个不可能的未来,变成了现实。

首先,吕后去世之后,刘氏宗亲开始逐渐发力。当时刘邦的大儿子刘肥,早已去世多年。但刘肥的几个儿子,却基本上都被封侯封王,非常有实力。所以,就在吕后去世后不久,刘肥这一脉的几个孩子,就开始联手起兵,兵锋直指长安。

刘肥这一脉起兵之后,吕家这边火速派出西汉开国名将灌婴,率军前去平叛。但是灌婴作为开国老臣,对吕家也没什么好感。这主要也是因为,吕后在世的时候,对这些开国老臣的压制太重了,导致老臣们基本上都反感吕家。

所以,灌婴率军抵达前线之后,就地驻扎下来,根本不主动出击,反倒是和对面拉拉扯扯,双方私底下商量要不要一起出兵,直接杀回长安。

在这种状态下,吕家自然也是忧心忡忡,而且,此时的吕家内部,也开始出现了意见分歧。有些吕家人认为,反正吕家已经封王了,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就算继续掌权,其实也没什么意思,倒不如直接放弃权力,回自己的封国享福。

吕家这边产生分歧的时候,京城这边的开国功臣们,也在逐渐发力。吕后去世之后,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联手,开始准备发动***。接下来,周勃控制了同为开国功臣的郦商,迫使郦商之子郦寄,去吕禄那边进行心理战。郦寄本是吕禄的好友,所以当时吕禄也没有任何戒备,逐渐被郦寄攻破了心理防线。

这就给了周勃进入军营的机会。

此后,周勃又联合掌管皇帝信物的大臣,假传皇帝诏命,让自己可以真正进入吕禄掌控的军队。进入军营之后,周勃靠着自己的威望,以及皇帝的信物,迅速控制了京城内一半的军队。与此同时,在郦寄的心理攻势下,吕禄交出了兵权。而身为相国的吕产,则是在皇宫之中,被周勃这边的军队诛杀。

随着吕产被杀,吕禄交出兵权,吕家的权力瞬间被剥夺殆尽。而且,京城内守军的指挥权,也落到了周勃和陈平等人的手里。在这之后,周勃直接逮捕了吕家上下所有人,并且将吕家诛杀殆尽,一个不留。

这就是周勃安刘的整个过程。

而随着吕家被诛杀,接下来,又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摆到了以周勃为首的功臣党面前,那就是接下来该由谁做皇帝。

照理来说,吕家被清理,和当时在位的汉后少帝没有任何关系。作为皇帝,汉后少帝是吕后所立的皇帝,合法登基,没有任何可以指责的地方。但问题是,如果汉后少帝长大,汉后少帝是亲近吕家这边的,到时候势必要清算功臣集团。到了那个时候,周勃等人就必死无疑了。

所以,摆在周勃等人面前,就只剩下了唯一一条路,那就是废了小皇帝,改为拥立其他人做皇帝。

而如果要拥立其他人的话,到底又该拥立谁呢?

当时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其实并不是刘恒,而是齐王刘襄。刘襄是刘肥的长子,之前刘肥一脉起兵,就是以刘襄为核心。刘襄不光有起兵诛杀吕氏的功劳,而且从名分上来说,刘襄是真正的长子长孙,完全有合法继承皇位的资格。

但对于周勃等人来说,选择刘襄继承皇位,显然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刘襄身后实力比较强,一旦刘襄登基,接下来肯定要想办法铲除功臣集团,不可能坐视功臣集团掌权。要是那样的话,周勃等人辛辛苦苦发动***,最后就成为了为他人做嫁衣。

而且,如果刘襄心狠一些,做事想要斩草除根的话,到时候周勃别说被封赏了,自家老小的命能不能保得住,都是一个问题。

恰在此时,在刘氏宗亲内部,也出现了一些声音,反对刘襄登基。这个人名叫刘泽,刘泽是刘邦的远房堂兄弟,在当时的西汉政权内部,辈分奇高。而刘襄之前起兵的时候,为了让自己这边声势更大一些,所以就把刘泽骗到了齐国,控制了刘泽麾下的军队。这件事,一直让刘泽怀恨在心。所以当大家开始选皇帝的时候,刘泽果断提出,刘襄不适合做皇帝。因为刘襄的舅舅比较牛,如果立刘襄的话,很容易会再次出现外戚作乱的现象。

就这样刘襄因为自己的舅舅,错失了皇位。但谁都看得出来,这不过只是一个借口而已,问题真正的关键,还是在于权力。而周勃这边,也不愿看到刘襄入主长安,所以自然就接受了这个建议,将刘襄排除在外了。

刘襄既然不可以,那刘肥这一脉其他的孩子,自然也不行了。而如果刘肥这一脉都被排除了,接下来又该立谁呢?

这个时候,周勃等人就想到了远在山西的刘恒。

刘邦的八个儿子里面,此时只有两个在位,分别是刘恒和刘长。相对来说,刘恒年纪更大一些,按照顺位继承制的话,也该轮到刘恒。最关键的是,刘恒一直不太得宠,哪怕是就藩山西之后,也是一直被吕后监视,身边没有什么强大的背景和资源。

所以,如果拥立刘恒的话,刘恒就算登基,也不敢和功臣集团翻脸。只要刘恒想坐稳皇位,就必须依靠他们这些老臣。而且,周勃等人说不定到时候还可以趁势掌握更多的权力,做真正的权臣!

周勃当时到底有没有做权臣的念头,这确实不好说。不过显然,拥立刘恒,对周勃等人更有好处,这是毋庸置疑的。

于是,就这样,一个天大的馅饼,掉到了刘恒的头上。

当刘恒听出,吕氏已经被诛杀殆尽,自己即将被拥立为皇帝的时候,也是满脸的不可思议。刘恒当时的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害怕。刘恒当时怀疑,这或许根本就是一个局。或许是京城那边,有人掌权之后,想要把自己骗到京城,然后直接囚禁或者诛杀。京城那边,此时刚刚经历过一场***,真相到底如何,谁都不知道。

所以,得知京城那边打算拥立自己为帝之后,刘恒的第一反应就是害怕,急忙找来自己的心腹进行商议。而在商议的过程当中,刘恒大部分的心腹都认为,这绝对是一个圈套,劝刘恒不要去。干脆直接说自己病了,无法继承皇位。从当时的局面来看,刘恒继续留在山西,做他的闲散藩王,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但同时,也有人认为,这么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是错过了,那实在是没天理了。尤其是刘恒的心腹宋昌,更是力排众议,力劝刘恒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最终,刘恒还是没有抗拒皇位的诱惑,决定先看看情况再说。不过,刘恒生性谨慎,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堪称小心至极。

首先,收到长安这边的消息之后,刘恒并没有马上表态,而是派自己的亲舅舅薄昭,去长安那边探听情况。等到薄昭真正确定,长安那边没有异状,大家确实想立刘恒做皇帝,刘恒这才真正动身。

而当刘恒抵达长安附近的时候,这就出现了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一幕。

当时刘恒虽然只有二十多岁,但是经过多年的监视高压生活,再加上薄氏的悉心教导,已经是一个很有韬略很有城府的人了。所以,刘恒当时确定了长安那边,确实想要拥立自己之后,并没有任何欣喜若狂的表现,反倒是心情更加沉重了。

此时刘恒最担心的,就是自己一旦入京,马上被那些大臣控制,继而架空成一个傀儡皇帝。

要知道,此时京城那边,以周勃和陈平为首的功臣集团,已经控制了所有军队和要害部门。而刘恒此去京城,身边只有几个人而已。想要凭借这几个人,控制偌大的京城,甚至控制整个国家,无疑是痴人说梦。

从当时的局面来看,只要刘恒入京,不管他怎么做,他似乎都难逃被架空的命运。

但接下来,年轻的刘恒,却用自己的华丽操作,彻底扭转了这一切,改变了这个被架空的命运。

到了长安周围,刘恒首先派自己的心腹宋昌,去长安城内探听情况,看看那些大臣是不是真的对自己很恭敬。得知大臣们都在长安城外等候自己的时候,刘恒这才安心前往长安。而到了长安之后,当刘恒见到百官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巅峰交手。

来到长安之后,刘恒没有选择在华丽的宫殿内,接受百官的参拜,而是让百官在城外就地参拜。同时,刘恒还让周勃当众给他玉玺,而不是私底下把玉玺交给他。这些做法,都明明白白地展现在长安百姓面前。所以,只要这些事情做完了,刘恒在名份上就已经是新皇帝了,天下百姓也都知道,刘恒已经继承了皇位。

如果这个时候,周勃等人再敢做什么,就很容易会被扣上一顶乱臣贼子的帽子。当时刘家的藩王还都在,只要周勃敢以下犯上,下面的刘家藩王,肯定会起兵来讨伐他,这就是当时刘恒手里最大的资本。

在全天下面前,公开继承了皇位之后,接下来刘恒则是开始一步步夺权,稳固自己的地位。首先,在刘恒入城当天,刘恒并没有直接入主皇宫,而是留在了京城的代王府邸,并且派心腹清理皇宫,以防宫里出现刺客之类的情况。

等到手下把皇宫清理干净了,刘恒这才进入皇宫。从这时开始,皇宫已经彻底属于刘恒。就连周勃这些功臣,也无法插手皇宫内部的事情了。

与此同时,刘恒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京城内部军队的指挥权,交给自己的几个心腹。如此一来,京城内的禁军,全都落入了刘恒手里,刘恒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周勃等人,想要以各种理由拒绝,刘恒完全可以直接撂挑子不干,以此来威胁周勃等人。反正当时刘恒已经在天下面前即位,如果这时候刘恒返回山西,周勃等人在天下人眼里,就会成为所谓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到了这个时候,刘恒已经控制了整个京城,自身安全有了保障。所以接下来,刘恒就可以开始逐渐夺走功臣们手里的权力了。

在控制京城的同时,刘恒接着之前平定吕家的事情,开始大肆封赏。这期间,除了封赏周勃这种功臣之外,还大量强化刘氏藩王的力量。之前吕后掌权的时候,大力压制刘家,甚至废了好几个诸侯王。而汉文帝掌权之后,则是大力恢复这些诸侯王,力求得到刘家的支持。

就这样,在汉文帝的封赏之下,刘氏宗亲开始逐渐支持汉文帝。到了这个时候,宗亲和功臣这两个集团,已经相对平衡,汉文帝这时候就可以用帝王手段,引导双方争权,稳固自己的地位了。

在扶持了刘氏宗亲之后,接下来,汉文帝总算可以对付周勃等人了。因为当时陈平已经逐渐病重,彻底隐退,所以功臣这边,主要就是以周勃为首。对于周勃,汉文帝先是大力奖赏他之前的功劳,除了不能封王之外,几乎所有能给的一切封赏,汉文帝都给了。但同时,汉文帝开始逐步分割周勃手里的权力,将这些权力分给其他大臣,如此一来,周勃就逐渐被架空了。

再之后,汉文帝又和周勃玩心理战,主动引导周勃辞职。在汉文帝的攻势下,周勃很快请辞,辞去了丞相之位。一年之后,汉文帝又以诸侯留在京城,地方向京城运输粮食过于麻烦,要求京城这边的诸侯,返回自己的封地。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周勃就只能老老实实回到自己的封地了。

离开京城之后的周勃,此时除了还有一个侯爵身份之外,已经没了半点实权。而随着周勃失势,原本强大的功臣集团,也彻底土崩瓦解,群龙无首。再加上汉文帝不断向大臣之间掺沙子,提拔新的官员。就这样短短一年之后,汉文帝就彻底控制了朝堂。

等到周勃离开京城之后,这时候汉朝的高层大权,已经尽数落入到了汉文帝的手里。

到了这个时候,汉文帝已经完成了所有战役,算是彻底胜利了。不过,在这之后,汉文帝其实也没忘了另一个隐患,那就是其他同姓诸侯王的存在。之前汉文帝为了夺权,大力提拔这些诸侯王,和功臣集团打擂台。如今功臣集团已经***了,诸侯王这边,自然也要被削弱。

所以后来在整个汉文帝年间,汉文帝借着几位诸侯王去世的机会,将几个大型诸侯国,全部分割,分给了老诸侯王的几个儿子,这也是后来汉武帝施行的‘推恩令’的原型。推恩令这一招,真不是汉武帝首创的。早在汉文帝这位爷爷在位的时代,其实就已经用过了。

也正是因为汉文帝的这番手段,原本足以威胁汉朝中央的诸侯王,被逐渐分割。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七国之乱爆发的时候,汉景帝能够迅速平定叛乱的原因。因为最强大的几个诸侯国,都已经被汉文帝给分割了。

就这样,经过这番胡萝卜加大棒的操作之后,本该被架空的汉文帝,不但坐稳了皇位,还彻底解决了功臣集团和那些刘姓藩王。这个过程,虽然明明白白写在史书上,但即便是从后世的角度来回顾这个过程,我们也不禁感叹,汉文帝的手段是真的高明。

顺便说一句,回到自己封地的周勃,后来则是过得相当惶恐。每次有汉文帝派的郡守和官员,到他的封地视察,周勃都直接穿上甲胄,生怕人家是来杀他的。后来,因为这件事,周勃还被人家举报了,最后被抓到京城。多亏了汉文帝念及周勃的恩情,最后释放了周勃,周勃这才避免了被杀的结局,最后得以善终。

所以,遇上汉文帝这么个皇帝,对于周勃来说,也算是一个幸运了。要是换做其他皇帝,从失势的那天开始,周勃说不定就注定要被杀了。

正是因为汉文帝的手段太过高明,所以汉文帝登基之后,避免了被大臣或者诸侯王架空的局面,彻底握紧了大权。也正是因为汉文帝掌握了大权,所以后来的文景之治,才得以被开创。如果汉文帝连皇位都坐不稳,那后来的文景之治,自然也就成了空话。

而所有的这一切,真正的巅峰交手,其实就在汉文帝入城的那一瞬间。

如果当时汉文帝表现的差一点,最后肯定无法避免被架空的结局。所以,汉文帝进入长安那一瞬间的表现,其实就决定了后来整个文景之治的开始。

更新于:8个月前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 文章 4359
  • 今日 15
  • 访问量 834171
  • 浏览排行
  • 点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