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号称“飞将”,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这一年,发生了好几件影响到历史走向的大事。
先是王允联手吕布干掉了权倾一时的董卓,然后两人在长安共掌朝政,眼看就要天下太平。
但仅两个月后,董卓余部就在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的率领下,反攻长安,并迅速击败吕布,夺取长安,杀掉王允。
短短几个月时间里,长安朝局风云变幻不停,让长安城外的汉朝各路州郡官员们看得目瞪口呆。
从史***载看,董卓余部,即西凉军事集团的叛乱始于王允的不作为。
他上位后,没有很好的处理董卓死后,关于其余部如何管理这个最大的残余问题,导致西凉军只能绝地反击。
当然,在西凉军叛乱前,王允也是有依仗的,他依仗的就是骁勇善战的“人中吕布”吕奉先将军。
毫无疑问,当西凉军围攻长安时,吕布就是长安朝廷最后的希望,也是王允最后的希望。
但可惜的是,吕布没能守住长安,甚至连十天都没有坚持住,就被西凉军给击败了。
不到十天就把长安给丢了,吕布的部队为何如此不能打?
要知道,除吕布本人骁勇善战外,吕布帐下的将军们也非庸人。
当时,三国名将中,比较知名的,如高顺、张辽等,都在吕布麾下。
高顺所率“陷阵营”的人数虽然并不多,但根据史***载,也是“每战必克”。
张辽更不用说,是三国时期有数的名将之一 。
他投降曹操后,跟随曹操在白狼山大战乌桓军,形势不利时,曹操身边的悍将们都怂了,独张辽奋勇出击,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大败乌桓军。
后来的“逍遥津之战”中,张辽更是仅率八百敢战之士,大败东吴孙权亲率的数万大军,当时“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战后,“由是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者”。
两人稍微发挥出一些史书上记载的本事,难道就不能改变战事结局?
不谈吕布麾下的其余战将,就凭吕布本人及高顺、张辽直属部队,加上还有长安坚城可以依仗,为何就败得那么快?
原因当然有,西凉军战斗力强,比较能打是一个方面,吕布所属部队自身也有很大问题,无法发挥出最大战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吕布的部队在董卓死后,没有获得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奖赏和利益,很多人心怀不满,不愿意为王允和吕布死战。
在《后汉书·王允传》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允初议赦卓部曲,吕布亦数劝之。既而疑曰;“此辈无罪,从其主耳。今若名为恶逆而特赦之,适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吕布又欲以卓财物班赐公卿、将校,允又不从。
这段记载中隐含了吕布没能抗住西凉军围攻的主要原因。
首先,吕布的部下中,就有大量董卓旧部,如张辽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在吕布所部中的占比还不低。
王允对董卓旧部的恶劣态度,主要是针对李傕、郭汜等当时在长安以外还没有明确表示归顺朝廷的董卓旧部。
可西凉军同气连枝,姻亲相关,王允的态度或让吕布的部队中的原西凉军将士不满。
他们会担心在外的亲朋故旧的下场,也未必想跟当初的同袍作战。
其次,吕布配合王允杀掉董卓后,想用董卓遗留下来的财物来收买军心,包括吕布本来控制的军队,以及董卓死后投靠过来的军队。
出了杀掉董卓这个掌权人这么一件大事后,用升官和发财的方式安抚军心,本就是理所当然,否则,吕布这个新上任的军队管理者凭什么掌控军队?
可王允毫不犹豫拒绝了吕布的提议,不让大家伙发财,这不但使得长安城内的军队更加对王允不满,也直接导致吕布对军队的控制力下降。
不能给军队争取到利益的将领,军队凭什么听他的?
于是,当西凉军在李傕、郭汜等人的率领下围攻长安时,吕布本人或许还有战心,毕竟,他也想保住自己在长安朝廷的地位。
史书中有记载,吕布当时就曾开城跟郭汜相约单挑解决问题,战死无悔,他轻松击败了郭汜,可见,吕布本人是愿战的。
但吕布麾下的将领和军士,面对昔日的同袍,却没有太大的战意,且以王允前面的表现和态度,打赢了也没有奖赏,为何要去死战?
所以,吕布所部的战斗力下降得厉害。
而李傕、郭汜等率领的西凉军是因为朝廷不肯放过他们,他们围攻长安是死中求活,为争取生路而战,战斗力高涨。
两相一比较,吕布无法打赢这场仗就很正常了。
李傕、郭汜也不是单纯的强攻,他们也会联系城中的旧日同袍,用各种条件打动他们反叛。
相比起王允的恶劣态度和吕布在争取奖励上的不作为,李傕、郭汜的承诺反而更可信。
《三国志》中记载,西凉军进城后,将领们马上就让军队大肆劫掠,“布败走。傕等放兵略长安老少......”
这种方法虽然可恶,但却是让部下军士发财,收买军心的好办法。
因此,在吕布还想着尽力守城退敌时,部分城中的军队已经接受了城外西凉军的招揽,在城中闹出了乱子,里应外合,吕布大败。
综上所述,在那场长安保卫战中,不是吕布不肯出力,而是很多因素制约了他及其所属部队的战意和战力。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王允在董卓死后,没能有效帮助吕布收服军心。
吕布在城破后跑了,王允独自吞下了恶果(吕布逃跑之前想接他一起走,他不愿意走),被复仇而来的西凉军杀死,天下再次大乱。
更新于:8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