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早晨喜鹊叫,原来是二位光临,使我这茅屋增添了光辉。”范隐士热情地把李自和杜甫迎了进去,笑着说,“你们能够寻到这里,本领倒不小。”
“这地方真难找,我们好几次迷了路呢。”杜甫
“亏你住在这个地方,你这个范野人!”李白也笑着说。
“要不,天天人来人往,我这个隐士也就做不成了。”
谈笑了一阵,主人拿出酒、菜,殷勤招待。李白和杜甫也兴致很高。
“东鲁之游以后,你有何打算?”杜甫问李白。
“重游江东。”
“难道你真的像范隐士那样从此归隐?你不想三进长安吗?”
“怎能不想?我功又不成,名又不遂,怎甘心从此归隐?可是今日的长安是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壁虎嘲笑龟龙,鱼目冒充珍珠,嫫(mó)母(古代丑女)穿着锦绣,西施(古代美女)背负柴草,奸恶卑劣的人窃居高位,高尚正直的人受到打击。我只能隐居江海,和白鸥为友啊!”李白愤慨地说着,转而又问杜甫:“杜二,你呢?”
“我想入京。水流千转归大海,事物的本性是难以改变的呀!范隐士,你说是吗?”
“啊,啊,山野之人,久已不闻国事了。”主人有意回避道。
“临别之前,还是谈谈诗吧,你认为怎样继承诗歌的传统?”杜甫转换了话题。
“对对, 还是谈谈诗吧!”范隐士也接上来说。
李白听了,略为想了一想,便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泛谈了文学的兴盛与发展,杜甫听了觉得确是议论精辟,但有些地方未免失之偏颇,也谈论了自己的见解,表示了些不同看法。
酒一杯又一杯,兴趣越来越浓。诗人们酌古斟今,吟诗论文,直到夜深人静。他们白天携手同行,醉时共被酣睡,友情越系越深厚。
两个大诗人终于要分别了,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在临别前几天,他们更是高歌痛饮,尽情游乐。日子似乎过得特别快,分别的一天终于来到,在曲阜县东北的石门分手时,向来心胸旷达的李白,也恋恋不舍地说:“不知哪一天我们才能重新聚会,对酒论文?”....马儿长嘶,一再催促主人踏上征途。二人只得挥手告别。后来,杜甫无论在长安的书斋,秦州(今甘肃天水西南)的客店,或是在成都和夔州,都有思念李白的诗篇;他对于李白诗作的感受也逐渐加深。在长安时说“白也诗无敌”,在秦州时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成都时说他“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李白和杜甫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不到两年,以后再也没有见过面,但这段文学史上的佳话的确是永远值得人们怀念的。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