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和智慧的积累,造纸术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发明和创造。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养蚕和丝织的国家。在古代,中国劳动人民以上等的蚕茧抽丝织绸,其余的恶茧和病茧通过飘絮制成丝绵。飘絮后,一些残留的絮状物会留在篾席上。当漂白絮团的数量增加时,篾席上的残余絮团将聚集成纤维片,该纤维片在干燥后将被剥离并可用于书写。
在造纸发明的早期,造纸的主要原料是树皮和破布。当时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据说中国的棉花也是在东汉早期与佛教同时从印度传入的,后来才被用于纺织。当时使用的树皮主要是檀香和构皮(即楮皮)。
纸最迟于公元前2世纪西汉早期在中国问世。最初纸是由大麻纤维或麻类织物制成的。由于造纸仍处于初级阶段,工艺简单,生产的纸张质地粗糙,纤维束松散,表面不光滑,不适合书写。它通常仅用于包装。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是东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主要依据《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记载。书上说:是西汉的劳动人民发明了造纸术。东汉劳动人民在继承了西汉造纸技术后,不断的改进发展和提高。至和帝时,尚方令(负责管理皇家作坊,监督各种器械的制造)和蔡伦组织了少府尚方作坊,投入了充足的人力物力,生产了一批精工于世的精美纸张。于元兴元年奏上,经推广后,‘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
直到东汉和汉武帝时期,蔡伦改进后形成了一套相对定型的造纸工艺,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
首先是原料的分离,即原料在碱液中通过沤制或蒸煮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制浆,即将纤维切断并捣成浆,而形成纸浆;
第三是抄纸,将纸浆渗水成浆液,然后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成薄片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将湿纸干燥或晾干,然后取下成为纸张。
更新于:7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