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命理公开课
明朝历史
宋朝历史
唐朝历史
南北朝历史
三国历史
首页
/
诗词雅言
/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赏析
2024-05-02 12:03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赏析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敬亭山:
在今安徽宣城北。
《元和郡县志》记载:
“在宣城县北十里。
山有万松亭、虎窥泉。
”《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
“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
府志云:
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
孤云:
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朱谏注:
“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 独去闲:
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两不厌:
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厌,满足。
白话译文: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政途失意后浪迹江湖中的某一年。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
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
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其中说道:
“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
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 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
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
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平。
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
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代值得商榷。
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
这首诗或许不是作于天宝十二载,而是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更大。
上元二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
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地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
这比较符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
赏析:
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
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
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
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
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
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
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
“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
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
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
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
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
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
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
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
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
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
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
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
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
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
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
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
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诗人
李白
上一篇: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词《鹤冲天·黄金榜上》赏析
下一篇:郑、夏两军联合的目的是什么?唐军如何一战两胜?
相关推荐
04-21
1
李白和杜甫在一起相处了多久?李白为什么不三进长安?
04-21
2
高力士是谁?李白怎么得罪了高力士?杜甫为什么和李白同游?
04-20
3
杜甫和李白在哪里会见的?杜甫和李白的关系怎么样?
04-16
4
诗仙李白:不凡家庭背景铸就传奇人生
04-15
5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诗《戏答元珍》赏析
04-15
6
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五首》赏析
04-15
7
晚唐最著名诗人李商隐、杜牧的同题之作,你pick哪一首?
04-14
8
唐代诗人卢照邻五言律诗《元日述怀》赏析
04-14
9
唐朝诗人王建诗《十五夜望月》赏析
04-14
10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刘克庄词《贺新郎·九日》赏析
04-14
11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诗《夜闻歌者》赏析
04-13
12
唐代诗人李益诗《写情》赏析
04-12
13
杜牧:才情横溢的晚唐诗人与坎坷仕途
04-10
14
权宦末路:李辅国之死与唐代宗的权力暗战
04-09
15
关于李白的故事,铁杵磨成针是出自李白吗?
04-05
16
“七绝圣手”之谜:比李白成名更早的诗人是谁?
04-05
17
李白之狂:诗酒趁年华,不羁任天涯
04-04
18
诗人王维被判死罪,因写一首诗免罪?
04-01
19
唐代诗歌史上的不解之谜:王维与李白,为何一生从无交集?
03-30
20
唐玄宗与李白的故事,《清平调》的来源出处
发表
更多评论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文章
6452
今日
45
访问量
1509529
浏览排行
点赞排行
04-17
1
顾命八大臣为何定员八人:历史抉择的多重考量
04-17
2
孟尝君三典故:智谋、仁政与全局观的千古映照
04-16
3
诗仙李白:不凡家庭背景铸就传奇人生
04-16
4
比潘凤还能吹牛的3个人,关羽、赵云、诸葛亮各杀一人,他们是谁
04-16
5
梁山上最渴望招安的七大虎将,即使没有宋江,他们也都会选择招安
04-16
6
《李训墓志》书写者“朝臣备”是不是吉备真备?
04-18
7
清朝三藩王兵力之谜:从定制到实际规模的探寻
04-17
8
第一个、最后一个出场、第一个、最后一个上梁山的好汉都是谁?
04-17
9
雍正除掉年羹尧真相:权力博弈下的必然结局
04-17
10
四大名医:医术高下难定,功绩各有千秋
04-16
1
李皓镧原型是谁?赵姬是一个怎样的人?赵姬和吕不韦是什么关系?
04-16
2
大禹治水的传说是真的吗?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大禹治理的是哪条河?
04-16
3
宋徽宗赵佶是怎样的皇帝?他的爱好是什么?他和李师师是什么关系?
04-16
4
沈眉庄的结局?沈眉庄的历史原型是谁?沈眉庄是因难产而死吗?
04-16
5
孙膑的师傅是谁?鬼谷子的学生都有谁?孙膑和庞涓是什么关系?
04-16
6
宋仁宗张贵妃的爱情故事?宋仁宗为何宠爱张贵妃?张贵妃是怎么死的?
04-16
7
宋高宗赵构是昏君吗?他为什么杀岳飞?他是怎么死的?
04-16
8
《李训墓志》书写者“朝臣备”是不是吉备真备?
04-16
9
世界上持续时间最短的战争,仅仅持续了38分钟
04-16
10
晋灵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典故,晋灵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标签列表
紫禁城
(2)
赵云
(100)
景穆帝
(1)
太子
(37)
杨广
(16)
刘恒
(11)
皇位
(36)
汉献帝
(20)
皇后
(36)
朱高炽
(5)
李世民
(48)
武则天
(75)
战国时期
(31)
彭城
(9)
宰相
(21)
李白
(29)
项羽
(115)
蒙恬
(11)
吕不韦
(14)
储秀宫
(1)
慈禧太后
(10)
刘秀
(29)
赵国
(15)
高渐离
(1)
勾践
(20)
高延宗
(1)
慈航普度
(1)
观世音
(1)
秦王
(10)
圣人
(2)
张飞
(75)
刘邦
(171)
夫人
(49)
诗人
(33)
曹植
(13)
诸葛亮
(190)
司马懿
(70)
孙子
(7)
吕布
(93)
公主
(71)
网站分类
历史故事
历史考古
春秋战国历史
阿飞说剧
诗词雅言
命理易学唐老师
魁哥说历史
秦朝历史
汉朝历史
三国历史
诗然散文诗歌
命理研究
真九归医
超级七品小芝麻官
明朝历史
外国诗歌精选
八字预测命理
道家古詩詞
清净的本源
佛答
WB
微博分享
QZ
QQ空间
QQ
QQ好友
WX
微信分享
CP
复制链接
分享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关闭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