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70年代起,英国在保守党狄斯雷利执政时期,又疯狂地加紧对阿富汗的侵略。1875- 1878 年间,英国政府企图诱使继承道斯特。穆罕默德的舍尔.阿里汗签订奴役性条约,强使同意英国派遣代表驻在喀布尔。这项无理要求被舍尔。阿里汗断然拒绝,于是英国开始在印阿边境建筑工事,集结侵略军队。这时正值俄土战争后柏林会议期间,英俄矛盾十分尖锐。俄国为和英国进行争夺,也向阿富汗北境调遣两万军队,并派遣以斯托列托夫为首的军事外交使团到阿富汗。1878年7月,舍尔.阿里汗接见了俄国使团,但同时拒绝英使入境。英国遂以此为借口,对阿富汗发动第二次侵略战争。
1878年11月,英印军队三万六千人侵入阿富汗,占领了坎大哈,进逼略布尔。舍尔.阿里汗在稍加抵抗后,逃往北方,向俄国求援,但没有结果,1879年初死去。他的儿子亚古柏汗放弃抵抗,于1879年5月在甘达马克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条约承认阿富汗为英国保护国,此后只能通过英印政府与外国发生接触;还承认英国占领开伯尔、戈马尔、包兰等三个重要山口,在喀布尔设驻扎官。
这个屈辱性条约激起阿富汗人民的极大愤怒,对英国驻扎官加伐涅阿里蹂躏阿富汗主权,尤其不能容忍。1879年9月,喀布尔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士兵和市民围困加伐涅阿里的官邸,全部歼灭了英国侵略者。阿富汗人、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并肩作战,光复了除坎大哈以外的全部国土。他们要求亚古柏汗对英国宣布圣战。
英国侵略者再次从印度调集大军侵入喀布尔。侵略头子罗伯兹纵兵屠城,亚古柏汗屈膝投降。但是,不论侵略者的疯狂屠杀,还是统治者的无耻偷生,都只有激起英勇爱国的阿富汗人民更高昂的战斗意志。1879年12月,六万多起义军收复首都,把英军围困在几个据点中;同时舍尔。阿里汗次子阿尤布汗统治下的赫拉特,也掀起了反英斗争。到了1880年初,舍尔.阿里汗的侄子阿布杜拉曼也从中亚回到阿富汗北部,在俄国的金钱和武器支援下,征集军队,向喀布尔挺进。但是,由于害怕人民力量的壮大,阿布杜拉曼很快就趋于动摇,希求和英国取得妥协。英国这时在阿富汗人民打击下,也处于十分狼狈的境地,急于寻求缓兵之计。妥协结果:英国承认阿布杜拉曼为喀布尔统治者,供给他大量武器和金钱,并收回派遣驻扎官的要求;另一方面,阿布杜拉曼承认甘达马克条约中的重要条款,即除英国外不和其他国家发生外交关系,同时承认英国对坎大哈的控制。
阿尤布汗则仍继续和英国作战,竭力想把英军遂出坎大哈,1880年夏,在高坎大哈不远的迈旺德歼灭了一旅英军。后来,虽然英国从喀布尔调援军打败阿尤布汗,但侵略者终不敢留在坎大哈,立是不久就撤回印度。到1881年秋,阿布杜拉曼将赫拉特和坎大哈统一在他的政权之下。阿布杜拉曼政权巩固后,加紧和英国的勾结处决了反英起义的领袖,解散了抗英的武装游击队。
第二次侵略战争失败后,英国一方面加紧对阿富汗的经济渗入和财政控制,另一方面开始蚕食阿富汗边境的各独立部落。
1893年,英国迫使阿布杜拉曼签订协定,把阿富汗边境各部落的居地划出国境之外。但英国吞并这些部落的企图遭到顽强的抵抗,边区部落为保持独立自由的斗争到1897年达到了高峰。英国不得不纠集八万英印军队来对付抵抗者,强把这些部落划入印度。实际上,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当局始终未能征服这些山区部落,边区人民一直没有停止争取独立的斗争。
经过两次抗英战争,阿富汗各族人民粉碎了英国殖民者的吞并野心。仅仅由于统治者的妥协投降,英帝国主义才得以利用条约,控制阿富汗的对外关系。
更新于: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