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常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来形容女子之美”。原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的代称,每个称谓都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一个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落雁“指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闭月“,讲的是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讲的是杨玉环贵妃醉酒观花的故事。那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历史典故是怎样的呢?
一、沉鱼——西施浣纱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女子,是个浣纱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非凡。当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出她俊俏的身影,让她看起来更漂亮。这时,鱼看到了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泳,渐渐沉入了河底。从那以后,西施,“沉鱼”的代名词,就流传开来。
西施在国难当头之际,忍辱负重,以身救国。她和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了吴王夫差,并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混乱吴宫,帮助越王勾践成功复仇。不幸的是,为勾践复国做出巨大贡献的西施,被世人视为“红颜祸水”,最终被吴人沉河。
二、落雁——昭君出塞
在汉元帝统治期间,南北双方交兵,边境无法安静。为了安抚北部的奴隶,汉元帝选择昭君嫁给单于,以保持两国永远和平。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昭君告别故土北上了。一路上,马嘶雁鸣让她撕心裂肺;悲伤的感觉让她感到心绪难平。在山上,她在坐骑上,拨动琴弦,奏出悲壮的离别曲。南飞的大雁听到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女,忘了摆动翅膀,跌落在了地上。从此,昭君得到了“落雁”的代称。昭君出塞后,汉朝与匈奴团结和谐,国与民和睦相处。
三、闭月——貂蝉拜月
三国时汉献帝大臣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姬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突然刮起了一阵微风,一朵浮云遮住了皎洁的明月。这时正好王允看见了。为了宣传他的养女有多美,王允逢人就说,我的女儿比月亮还美,月亮都比不上她,所以月亮就很快藏到了云层后面。因此,貂婵被称为“闭月”。貂蝉用美人计离间吕布董卓,最终杀死奸臣董卓,而后三国演义没有再提及貂蝉,正史更没有记载,传说她出家为尼。
四、羞花——贵妃醉酒
唐朝开元时期,一位美丽的女儿杨玉环,被选入宫。一天,当她去花园赏花放松时,她看到牡丹和玫瑰盛开.她想被关在宫里浪费青春,就忍不住叹气。她对花儿说:“花儿,花儿!当你还有盛开的时候,我什么时候会有出头之日啊?”说着就泪流满面。她刚一碰到花,花瓣立刻收缩,绿叶卷起又放下。哪想到,她碰到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个宫娥人看见的宫娥到处说,杨玉环比花儿还美,花儿看到她都羞愧地低下了头。“羞花”的称号是由此得来。杨玉环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最终,引起朝臣的不满,惨死于马嵬坡。
古代中国的四大美女是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她们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而闻名。在古代,中国的四大美女的排法:西施排名第一,王昭君,排名第二,貂蝉排名第三,杨玉环排名最后,但这只是古代的安排。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不仅为中国妇孺所熟知,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声誉。千百年来,人们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西施, 王昭君, 貂蝉杨贵妃绝世之美,生动含蓄,给人以充分想象的空间。仅这八个字就包含了四个浪漫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四大美女都有倾国倾城之貌,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她们曲折动人、救国救民的传奇故事受到了古代民间的广泛赞誉。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指什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历史典故,大家了解了吗。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