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云修行/2024年立春交节,如何躲春、躲岁星、转好运?十二生肖都要知道的禁忌!
  • 2024-05-22 12:00

2024年立春交节,如何躲春、躲岁星、转好运?十二生肖都要知道的禁忌!

甲辰年立春节气时间是:2024年2月4日4点26分,农历2023年腊月廿五。

“立春”交节,阳气渐长,阴气渐消,万物复苏,一切更新。但这个立春,是2023双春年的第二个立春,因为2024年是无春年...说到这里,很多信众就懵了,不是一到立春节气、癸卯就变成甲辰了吗?这不就应该是2024年的立春了吗?

这就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那就是我国现行的历法到底是什么历?是干支历法,还是阴阳合历?这个我们放在后续再讲...

自然界气候环境变化和节气的更迭,反映了五行能量的转化,自然也会带来运势上的转变。那么,我们在立春之日,如何开启一年的好运,如何“躲春”规避不利呢?

和谐是民众一直都在孜孜以求的。在和谐的社会里,不仅人人心情愉快、处处温暖融洽,而且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社会秩序稳定而协调。在中国各个朝代几千年的历史交替中,和谐不仅是先人们为人处世、治理国家的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绵延几千年的政治理想。和谐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主题,天时地利人和、家和万事兴……都体现了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的共同梦想。安宁、稳定的和谐环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和生活的必要条件。离开和谐,社会无从发展,个人也得不到幸福。

现在中国的发展处在一个黄金期,但也是矛盾突显期。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善于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环境。发展是硬道理,和谐则是硬道理后面的硬道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最广泛的社会动员,需要人心向善,人心思和,广纳群言,广谋良策,多方发动,多种努力。其中值得去做的一件大事,就是从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发掘“和"的文化内涵,古为今用。儒、道、释是中国文化的三个支柱,它们都倡导和谐,然而各自和谐的内涵是不同的。儒家重视的是社会秩序,主张和而不同,以倡导“非寡"、“非乱"、“非同"为前提,追求以“多元和谐"为目标的理想和谐境界。佛教重视的是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强调奉行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的“六和敬"规则。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关注的是天、地、人全面的和谐发展,以“道"为最高信仰,倡导人们信道、修道、行道,一切以道为事,生成容纳万物、自然平和无私、无为柔弱不争的环境。可以看出,道教之和不仅是最完整的,也是最贴近人、最具人性的。

其实,想写关于“躲春”的文章很久了,但是写早了很多人会尴尬...因为2023年是个双春年,而2024年又是个无春年。这要是按照往年惯例,是不是23年要躲两回春、然后24年又不用躲春?眼看着年底腊月的廿五又是一个立春,您还接着躲吗?躲春到底是在躲什么呢?

往年春节期间,后台留言问躲春的非常多,着重回答几个问题:到底需不需要躲春呢?不躲会怎么样?如果那天有事外出,如何躲春?

双春年、无春年怎么来的?

出现双春年、无春年,都是由于阴阳历“置正”造成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阴差阳错”!我们现行的农历是“阴阳合历”,是在阴历的基础上,每隔2-3年,采取闰月或闰年的方法来防止四季脱节,使长度和回归年大致相同。所以,会出现“双春年”或者“无春年”。

如:2023年农历兔年就是“双春年”,年首立春是在正月十四交节,年尾的立春是在腊月二十五交节,那么接下来2024年农历中就是无春年。

之所以出现了躲春的说法,这一问题的根源,是出自术数中所认定的立春=换年=值年岁星交接。基于的干支算法的系统,把立春当做换年,而且干支产生了变化,所以导致出现”躲春就是躲岁星“这个说法。

所以躲春的文章,查了一遍,无外乎说的都是:犯岁星的几个生肖要躲春;不躲春冲犯了岁星,会影响一年的运势云云...

这个理论如果能成立的话,那都是要基于干支历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干支历的存在,才会衍生出了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

就像二十四节气,这本身就是以北斗星斗柄旋转指向而确定的,当斗柄回寅时,这时候就是立春的节气到了。

而斗柄回寅,又被称为乾元启运,这是个很重要的时节。从农耕社会就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大的拜神祭祖、祈岁纳福、驱邪禳灾、除旧布新、迎春打春等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时段举行...

很明显,这是大日子,而且颇具吉祥。那这种日子,怎么要去躲春?那我躲了春,我去何时何地去迎春呢?还有的地方说这立春还是“四绝日”之一,大事勿用?那试问,大事该用何日?

事实上,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历法的更迭,更是在一代又一代的变换。如果干支历法,无懈可击,那不需要再搞什么农历、阳历的历法了...

自古至今,农历朔日、干支交接、阴阳合历、朔旦冬至都曾经在不同历史阶段发挥过不同作用。那现今的历法以哪个更为主流呢?不好意思,那明显是农历的历法。

2014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重新修订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2017年正式颁布,也就是现今的阴阳合历。

所以,北斗斗柄指向中的斗柄回寅,并不是用来决定你是不是犯冲岁星要躲春的;而值年岁星(九大行星中木星的神格)才是导致每年是否刑冲克害的直接因素。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

也就因此,立春=换年=值年岁星交班,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躲春文案中,那些跟禳解岁星、冲犯禁忌等一切所挂钩的内容,也就自然站不住脚。

躲春、躲岁星到底是怎么来的?

其实,“躲春”很多时候,压根是“躲星”所来延伸出来的概念,而且大部分时间是混淆在一起的。很多时候是因为要躲星,结果三弄两弄,就弄成了现如今的“躲春”。

很多文章把“躲春”和“躲星”混为一谈,这就像把拜岁星(tai sui)和顺星分不清一样,属于法理不清晰的表现。

一个是天上的星辰列宿,一个是地下的五行,有彼此映射的关系,但本质完全不同。自古,民间就有“躲星”一说,是“顺星”系统的一环,“躲星”是九曜星君、周天星宿的冲犯问题,躲的是九曜星君,这和顺星礼斗是息息相关的。

顺星和躲星都是源于九曜星的体系,就是所谓的天垂九曜见吉凶,这是太阳系里的星君,就是科学课里面的九大行星,现在又被称为八大行星。

我们常听到的顺星、躲星均属于这个范畴,如果类似于躲星这个概念没有普及,说明顺星的部分被省略掉了,那为什么拜值年岁星必须要顺星呢?

我们常听说:男怕罗睺、女怕计都...罗睺计都就是九曜星君其中的关键二位大星君,如果流年入命的是这两位星君,那严重程度尤胜过值年岁星!

所以,这就是禳解岁星必顺星的关键,也就是说顺星能起到部分拜岁星的作用,但是纯粹只参拜岁星代替不了顺星。

另外,根据公众号【观星台】的资料查询,民间也曾有过躲春的说法。但是,这里的躲春,普遍都是去别人家里躲,或者在外面躲,而不是躲在自己家里伸手不见五指。

这种躲法,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妥妥的是躲春失败。

如下图所示:

无春年、双春年是好是坏?

民间的谚语很多,什么“甲辰无春年,三伏不见天”,“一年没有春,寡妇遍地分”,“牛遇无春年,长工无停歇”等等,但是说法再多,还是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民俗而区别对待,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但不管是不是双春年、无春年,立春历来都是很重要、且很吉庆的节气所在...

所以,如果不是23年的双春节、又紧接一个24年的无春年,估计大家想不到躲春的症结所在。

这下突然发现:一年要躲两个春,又突然有一年又不需要躲春,这就明显感觉不太对了,就像卡BUG一样...

无春不动土?无春不结婚?

当然,2024无春年一些习俗还是需要了解一下,毕竟要对所谓的“寡妇年”有稍微科学的解释和认识:

从时间上来看,2024年作为一个闰年,共有366天,其中二月有29天。

这意味着在这一年,有两个立春节气,分别在年初和年尾。因此,民间也将这类年份称为“双春年”。

然而,由于立春提前到了2023年底(公历2024年2月4日),而下一个立春则在2025年2月3日,导致整个2024年都没有立春节气。

这种情况在古代被视为“盲年”,从而得名“寡妇年”。为这一年缺少立春节气,就感觉缺少了喜气一样,总觉得没有好的开始,会导致婚姻生活不幸福;感觉上很不好,又不知道怎么搞,所以久而久之、传而传之,就成了“无春年不结婚”的民间谚语。

同样,“无春年不起房”的出现,也是老百姓觉得无春不利于家宅的兴旺,所以不宜动土的说法出来了。

对于类似的这些情况,其实可用两个字来化解:一个是晚字,即晚成婚晚动土,过了立春后的第一个节气雨水之后即可;另外一个是吉字,万事挑吉日、选吉时、择吉月,如此即可心安理得,元亨利贞。

立春当天的禁忌:

1. 立春当天要躲开负能量太重的人,至少上午不要见这样的人。

2. 立春当天尽量不探病。

3. 立春当天不要生气吵架。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躲春只是一项大家心里不爽,但又找不到理论支撑的民俗。

立春这天,更应该多去户外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吃点好的、喝点好的、做一些正能量的事情。

不建议去搞什么躲春,而更应该是去迎春、咬春、祭春等等。

春至而万物生,《书传》中记载:冬寒无事,并人室处,春事既起,丁壮就功...如此,才能迎来立春的福气、喜气、顺气、财气、名气。

以“道”相通,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纲要性探析

首先阐明,人类存在“概念固化”的共性弊端——人为设定一个概念,就概念而概念,限于概念之中,错失对事物真相和自然大道的完整认识与实践,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以此,对待“概念” 应当遵循“立足本原,着重内涵,与时俱进,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实事求是”原则。本文“宗教”及“道教”概念即如此,并以道教思想为基——大道相通,就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进行纲要性初步探析,体现出“道”本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在”的内涵特征以及宗教“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生存为本”的革新观,简述如下:

1、科学、民主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谐、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历史今天,人类生存面临重要问题:人本侵犯自然,物欲腐蚀心灵,多元各自政,信仰错乱方向……使得科学脱离人文,民主徒有虚名,和谐无从奠基,自由异化泛滥……人类生存所有问题归结起来表面看已经造成“天怒人怨”,实质则为“心灵劫难”。

2、宗教以探寻宇宙、生命、社会真相为本——唯有发挥宗教心灵导向、化解及抚慰作用——教化心灵,启发智慧,鼓励自由,约束放纵,消除愚昧,拯救狂妄,与政治、法律等社会诸多机能协调统一,促进构建人神共治,才是人类社会最终出路。但是,宗教内涵与形式两方面同时需要传承革新,与时俱进,以体现人文与科学、精神与物质、信仰与修炼、智慧与道德、治国与平天下相统一,而辩证处理宗教“教化”、“教会”及其与社会、国家、民族对应关系,探求并致力于实现人类生存之身心自由。

3、“人神共治”不同于历史上狭义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而依据信仰、修炼与秩序管理的统一进行设定——立足自然整体观,既是原则,又是方法,还是目标,在精神纯美与世俗需求之间建立平衡,实现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就是说,以人、神、自然共同智慧立足解决人性弊端,实现信仰、修炼、道德、良心、法律、秩序、民主、制衡等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完善管理。

4、无论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群体,唯以“天、地、人”三道(规律、原则、方法)制衡才能够实现“人神共治”——“天道”代表心灵(心性)修炼,符合自然大道,“地道”代表不同地域、民族、国家历史传统,“人道”代表当前社会世俗需求。遵从三道统一,使得人类在满足世俗需求和拯救灵魂之间建立平衡能够实现。

5、面对人性“概念固化、执偏概全、欲望过度、元气损耗、言行不一”的共有弊端,人类遵从三道统一即在真理与邪说、正义与邪恶之间做出选择和平衡——培本固元,扶正祛邪,造福人间,减少灾难,体现出天有好生之德。

6、当前宗教及整个人类出现问题积弊已深,非“多元一统”不能解决问题。多元化的思想混乱——“百家争鸣”时代如何实现“一统”?唯有宇宙之“道”贯通天地,贯通万物,贯通多元化思想,冲破概念固化,萃取内涵实质——实施革新,才能够在人类文明的继承中糅合当今成就得以实现——既尊重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多元”存在,又使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回归(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民族、国家或共同体的“一统”。否则,各自站在自我立场,各自服务自我利益,只能导致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7、革新在于应用。应用在于适宜。适宜在于立足现实,体悟大道,传承历史,糅合文明,开拓进取,不拘一格,相对圆满有效解决人类当前及未来存在问题。

8、道教以宇宙之“道”为最高信仰和教化依据。“道”做为万物诞生的本原,不仅是意识形态的概念存在,而且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客观独立存在——其前者存在远远不能够真实反映后者,决定人类现实问题永远需要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所以,“道教”做为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客观独立存在,远大于概念存在,不应被概念束缚和局限,而立足真实体验及当前状况,并以历史传统为依据,做以调整、补充和完善。

9、道教即中华祖先以“道”的理念赋予子孙后人(龙的传人)之教化,包括狭义道教——具有特定教义、教规、仪程、团体性质与广义道教——具有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实施全民教化性质的统一。史实证明,道教源自中国远古文明,自盘古开天至三皇五帝以来形成整个中华文明史“道统”传承——正是中华民族早期祖先对“道”的天人合一的实践、认识与教化,才形成并维系中华博大文明。如果脱离狭义与广义道教的存在,中华民族及文明将不复存在。以此,完整、真实的道教概念与“无神论”及社会学者通常所谓“道教”概念有本质差异,前者认为道教由中华早期祖先人神直接沟通直接创立并演变,后者则狭义认为由张道陵创立,并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产物,形成对道教的割裂认识。

10、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以“道”为存在根本和演化,顺则生,逆则亡。“道”的实质即具有“阴、阳”两种相对属性平衡一体的混元真炁(气)——同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灵性)的统一,造化生成万物,化身宇宙至尊,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依据不同体悟对其称谓不同,如“盘古、盘古老祖、鸿君老祖、玄天老祖、皇天老祖、元天真人、天真皇人、无极老祖、无极老母、无量天尊、祖始爷、老天爷、天帝、上帝、真主”等,凡蕴含“开天辟地创世纪、宇宙永恒至尊大神——造物主”之称谓,概指其也——智慈兼备,威仪大方,法力无上,人神共仰。人类信仰其,与其能量和智慧沟通,既祈保平安,又实现心灵回归终极价值,等同追求与遵循自然大道——高扬真知与慈善(顺从自然规律),力挽无知与卑劣(违背自然规律),体现出信仰与修炼、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具有教化及拯救人类普世价值。

11、道教对混元真炁具有独到而系统认识,认为混元真炁不仅孕育造化最初生命盘古,而且对于“开天辟地”起主导作用,称谓“先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天地生成之后阴、阳二气交合形成“后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三”,具有诞生生命万物的本原能量和信息,称谓“灵魂”——灵魂元炁相对宇宙而言属于“后天”,但相对生命肉体而言又属“先天”。同时,生命肉体由父母阴、阳精气物质交合之元炁(受精卵)孕育生成——两者“元炁”对于生命体而言同属“先天”,共同构成生命体具有能量与智慧的本质存在和有机运转。但是,大多生命体失却清静心,不认识生命本质与修行,对于元炁只知用而不知节,更不知养,造成身心疲惫,愚昧昏沉,害己害人,苦不堪言。另一部分生命体心态清静,静则阴阳平衡合于元炁特征,元炁得以节、养,生命体获得运转必须的能量与信息(灵性、智慧)。以此,以提升灵魂能量和信息的修炼称谓“修真”,修到一定程度即所谓“明道”或“得道”,并以炁的是否充足反映出“道行”高低。

12、人类战争、冲突不仅发生在同一宗教与文明之内,而且发生在不同宗教与文明之间,反映出人类本身对绝对永恒“大道”真理认识及实践的局限性与悲哀性,同时反映出人类所认识及实践的永远只能是相对真理,即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永远不能代表绝对真理,唯有宇宙至尊能够代表,但其隐于无形,从来不曾直接临世,仅以派遣使者方式传播文明,形成相对真理。以此,对“道”的虔诚、虚心信仰和修炼必将成为全人类共有课题(任务),而使得人类有神论、无神论以及各宗教信仰、修炼者走到一起:同根同源,道炁相连,感应无形(大道),实践有形,克服小我,存异求同,共同谋取和谐生存最大福祉。

13、宗教以“人、神”共同存在为存在——依据“阴阳互根、对应并存”原则,人的灵感反映来源于神,有什么样人就有什么样神。反之亦然。人、神表现为同一生命本体的“阴”、“阳”形态。由于“阴”、“阳”形态不同,人、神以“灵魂感应”、简称“灵感”沟通。“灵感”来自于个体的人的灵魂反映,与个体的人“道行”——真实反映“道”的能力有关,仅代表个体的人的认识。以此,神既是客观独立存在,又是人类意识形态的反映——人即神,神即人,人、神既独立又统一,辩证表现为神支配人,人体现神。而可以说,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文明与智慧代表其人、其民族之神的法力与智慧——在世界范围,神不是永恒唯一的概念,而具有民族性、宗教性、历史性。不同宗教信仰的神,与不同民族或人群有直接文明渊源,或有一定血统渊源。同时反映出,人类文明复杂历程代表神界复杂历程——神界与人间大致对应。也就是说,人、神虽然“意识形态”和“生存方式”不同,但是共同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只有“大道”永恒,人、神以“道”相通,共同遵从。

14、在世界范围内,一定意义可以说,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诞生一个民族,或者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就没有传承生命力!而值得自豪的是,唯一仅有中国“盘古开天地”神话传说或道教神学具有思想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完整统一,反映中华文明对于世界(宇宙)本原高度认识,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断线的文明。因此,中华民族无论将盘古做为“中华根祖”景仰,还是做为“天帝至尊”景仰,都具有“法力无边,智慧无上”史实依据,使中华民族自尊、自强、自信、自豪、自责、自励,屹立世界东方。以此,道教“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 思想,称谓“道德文明”——不仅以“道”的真理认识直接转化为科技与文化艺术生产力,而且以“德”的人文实践直接决定社会和谐与进步发展,谋取实现人类生存身心自由,树立人类文明典范。

15、客观而言,地球生命、包括人类如何诞生及确切诞生时期,今人难以考证。也就是说,没有充足理由断定人类是地球最初及永恒生命——以及万物之灵。但是,可以断定,人类是自然界诸多生命曾主宰地球之后优胜劣汰——“合道则生,背道则亡”的成就——反映出天帝造化万物,并选择遵从其旨意的不同生命主宰地球。以此,可以说,只有人类诞生之后,才有人格化的天帝存在。如果人类违背天帝旨意,必然有其他生命以“道”的原则和方法取代人类主宰地球,人类或者不能够存活,或者任由其他生命支配和奴役——既是天帝旨意,又是大道选择。

16、依据能量不灭定律,如果人类不能够存活地球,则灵魂必然向其他时空转化。如何转化?能量及智慧低者,转化地球,为其他生命(邪灵动物)所主宰。绝非虚言,现实生活“邪灵”附体祸害人类事例——各类精神病、顽固绝症、流行疫病等比比皆是。只不过人类主宰地球,这种事例还相对属少数。另如人类历史上***者,除自身邪淫外,受“邪灵”支配造成人类大范围劫难。只有提升灵魂(元气)能量和智慧,向地球以外适宜生存的时空转移才是出路。以此,人类有生必然有灭,没有绝对永恒,人类生存唯一重要意义在于立足世俗需求实现灵魂升华,相对实现身心自由。

17、本质而言,人类劫难唯一归结为心灵(灵魂)劫难,元气耗散,不知亦不能回归,坠入“邪气”侵袭苦海之中,非天帝所代表正神拯救与自我修炼不能免除。所以,人类虔诚信仰天帝(及神界)价值和意义在于人类以“心灵回归——清静”方式获取造化人、神共同的本原——元气(混元真炁),以修持生命必须的能量及智慧。接下来,人类又持续以“阴阳平衡”为特征的元气相对持久维持心灵清静,提升道德素养。所谓“人不远道,道不远人”,以实现“我生存,众生亦生存;我自由,众生亦自由”,而实现人类生存(和谐秩序)良性循环。以此,体现出(宗教)信仰与(元气)修炼的统一,具体表现为天帝教化,启发智慧,清静自然,节制欲望,化解仇恨,宽恕博爱……

18、关于正、邪——天道循环,宇内没有绝对存在——“正、邪”只是概念上的划分和相对存在,正中有邪,邪中有正,正、邪象征生命或者事物生长、化育及衰败、消亡自然规律的内在因素及表象存在,并且相互转化,对生命存在或事物运转发挥相互依存重要作用——现代科学证明有“正、反”物质同时存在。对生命体而言,正、邪有内外之分。并由于生命存在“有诞生必然有消亡”自然固有规律,邪气通常不同程度胜过正气,以邪气占主导,所谓“十人九邪”。这是任何生命包括人、神不可完全扭转的。只有发挥人、神做为主观能动性,修养补充先天元气,才有可能相对改观——人、神元气充足,代表其“道行”或者说“功力”高深,也就是说元气造化万物、所固有阴阳平衡“清静”的能量和灵性相对较大,大于人体内邪(气)与外邪(气)总和的能量及灵性,而使正气暂时胜过邪气,即正气上升,邪气下降,使生命体身心相对逍遥自由。以此,即便是神、更何况人唯有修持元气、超越“正、邪”才能相对持久实现身心自由,而摆脱或延缓正(神)转变为邪(魔)的生死轮回。

19、宗教对人类生存发挥重要积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由于人性弊端)人类在宗教信仰过程中始终不可避免存在“不求真而信,不务实而信,不全面而信”—— “迷信”及宗教异化变质问题。也就是说,迷信及异化不是宗教本质,而是宗教产生、传播、信仰过程不可避免的衍生品——有正信必然有迷信,有正统必然有异化,宗教必然存在某些不完善以及败坏声誉的诸多事例,或使宗教脱离“教化”内涵实质,仅存“教会”外在形式,产生“伪宗教”或不完善宗教,或严重发展到宗教对立面,产生所谓“邪教”——具有“精神鸦片”——欺骗性及伪科学性特征,极大伤害人类信仰情感及需求。以此,世界任何宗教都存在宗教本身的两大派系或者说两大属性:“正教”与“邪教”,中国神话作品《封神演义》所谓“阐教”与“截教”——其不是某一宗教称谓,而是宗教本身“正、邪”两大属性的相对概念,核心问题在于是否遵从大道真理。

20、宗教代表不同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世界宗教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信仰(宇宙)至尊的割裂认识与专制独断——“唯我信仰才是真神,唯我信仰才是最高”。同时,正是由于交流传播过程中“反客为主”的状况激化与挑起宗教冲突。

21、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只代表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都不能独立解决世界问题。世界宗教和谐共处在于遵从道德文明: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体现出人类为同一“大道”所生、世界宗教和谐共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2、世界宗教“阐教”派系需要交流合作,条件成熟时召开“弘扬大道精神,树立宗教正信,共谋人类福祉”世界宗教大会,承担世界宗教和谐共处主导责任。

23、宗教信仰者以信仰与修炼的统一,人神沟通,道炁相融,追求自由而无时无刻不自由,消除愚昧而无时无刻不愚昧——永远是“道”的谦卑信仰、修炼者。

最为重要的是,只要你心怀善念,积极向上,便可求仁得仁。

本文作者:壶叶子

全部评论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 文章 1291
  • 今日 15
  • 访问量 14937
  •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