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历史故事/明末农民军起义的原因是什么,明末农民起义的意义
  • 2024-08-16 09:00

明末农民军起义的原因是什么,明末农民起义的意义

1628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各路义军冲出陕北、晋南,转战中原,力量迅速壮大,战斗经验日益丰富。起义军感觉到有联合起来作战的必要。

1635年2月17日,农民军各路着名首领大会于河南荥阳,讨论协同作战的方略。参加会议的有:老回回(马守应)、曹操(罗汝才)、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改世王(许可变)、射塌天(李万庆)、混十万(马进忠)、过天星(惠登相)、横天王、九条龙、顺天王、高迎祥和李自成、张献忠等十三支势力最强的农民起义军,号称十三家七十二营,这就是着名的荥阳大会。

会上,高迎祥的部下、闯将李自成提出了联合作战、分兵击敌的战略方案。他说:一个人也要奋起抗争,何况我们拥有十万以上的大兵呢?官兵已经没有办法了。我们应分兵定向,协同作战,奋勇向前。这个建议得到大家的赞同。各路农民起义军将领同意采取共同的军事部署,“分兵定向” :起义军分东西南北四路进击;主力军放在东路,进攻明军;另外设一路军队,作为机动,往来接应各路义军。

荥阳大会在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是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它提出了统一的作战计划,使分散作战的各路农民军联合起来,进入共同对敌的新阶段。这次大会的决定到后来虽未得到完全贯彻,但是,会后农民军向敌人发动了猛烈攻势,在战”斗中不断壮大力量,给了明朝官军以沉重的打击。

更新于:3个月前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 文章 3477
  • 今日 15
  • 访问量 35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