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何,汴州仪县人,唐朝将领。今天历史名人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贴门神是春节的习俗之一。
充当门神的两大神将传说是唐初开国功臣秦叔宝和尉迟恭。
传说的依据可参考《西游记》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
说的是魏征梦游斩妖龙,妖龙死而魂未散,夜夜喧闹皇宫,唐太宗夜不能寐。
尉迟恭和秦叔宝自告奋勇,各取披挂,介胄整齐,执金瓜钺斧,在宫门外把守。
妖龙远远看见两位将军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不敢走近,落荒而去。
唐太宗虽得安宁,却又不忍二位将军辛苦,于是召来巧手丹青,摹画下他们的真容,贴于门上。
从此,两位英雄豪杰旧勋臣,“千年称户尉,万古作门神”。
不过,传说只能是传说,实际上,真正在关键时刻充当过“门神”作用的,乃是另外两个人。
其中之一,就是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中,位列第十八位的郯国公张公谨。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的生命中曾经出现过一扇决定他个人生死荣辱、决定天下走势的大门——玄武门。
《旧唐书》卷六十八《张公谨传》(《新唐书》卷八十九《张公谨传》同)云:“(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
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被杀,他们手下的党羽谢叔方、冯立率军前来搏杀,关键时刻,是张公谨关闭了城门,使“东宫、齐府精兵二千不得入”,帮助李世民奠定了胜局。
张公谨也因此在李世民登位后出任代州都督,封定远郡公,直至后来画图凌烟阁,风光无限。
但是,有一个明摆着的问题:当时埋伏在玄武门附近的,不过张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单凭九个人,就算暂时关闭了大门,也不可能扛得住敌人的破坏与围攻。
另外,当日随同李世民进宫搏杀李建成、李元吉,以及控制皇宫,逼迫唐高祖李渊就范的还有七百二十名卫兵。这些人,是如何顺利通过玄武门,从而进入皇宫的呢?
一般上,人们认为是监门将军敬君弘、中郎将吕世衡的功劳。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忠义传上.敬君弘传》(《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一《忠义传.敬君弘传》同)记:“武德中(敬君弘)为骠骑将军,掌屯营兵于玄武门,加授云麾将军。隐太子建成之诛也,其余党冯立、谢叔方率兵犯玄武门,君弘挺身出战,与中郎将吕世衡并遇害。太宗甚嗟赏之,赠君弘左屯卫大将军,世衡右骁卫将军。”
看,这两人负责守门,而且在冯立、谢叔方引军来攻时,出兵迎战,可惜不幸战死。
但是,20 世纪初,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从敦煌掠走了许多珍贵的敦煌文书,收藏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史学大师陈寅恪为此专门到法国巴黎图书馆研究这些敦煌文书,发现了一卷李义府撰的《常何墓志铭》,考证出了常何才是关键人物。
根据唐朝的城门管理制度,每个城门共有三名守将,分别是:城门郎、监门将军、中郎将,如果要打开城门,需要这三个官员共同协作,对勘合符才能开门。
这么做的目的,是三人相互制约,以保护皇宫的安全。
当时玄武门的城门郎是常何,中郎将是吕世衡,监门将军是敬君弘,但真正管理城门的是常何。
该《常何墓志铭》中的记载是:“(武德)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黄金卅挺,令于北门领健儿长上,仍以数十金刀子委公锡骁勇之夫,趋奉藩朝,参闻霸略,承解衣之厚遇,申绕怅(帐)之深诚。九年六月四日,令总北门之寄。”
据此可知,常何是李世民早在武德七年就布置在玄武门的一颗棋子,而在玄武门兵变当日,他又“总北门之寄”,即总领北门之屯军,所以,他太是关键人物。
陈寅恪大师指出:“唐代守卫宫城北门之禁军,以其屯驻地关系之故,在***之际,其向背最足为重轻”。
但是,对于这个关键人物,为何“旧史记载却殊多隐讳”呢?
原来,唐太宗即位后,不想让世人知道他在武德七年就有夺嫡之预谋,而精心炮制出玄武门兵变是临时自卫的假象,所以故意隐去了常何的在该事件中的功绩,没有在凌烟阁记功,而另从它处弥补。
这样,常何本是隋末唐初的重要人物,却因此未能在两唐书中独立成传,仅在《马周传》、《东夷传高丽》、《李密传》和《太宗本纪下》中简略提及,语焉不详;《隋书》甚至对其人其事只字未提到。
敦煌遗书中这卷《常何墓志铭》,无疑为后人研究常何其人及隋末唐初的政治史提供了宝贵材料。
可以这样说,常何在李世民武装入城时开门放行,张公谨在李建成援兵临近时关门拦截,很好地充当了“门神”的作用,他们,才是货真价实的“门神”。
更新于: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