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着名文学家范仲淹幼时,父亲病故,家中生活困难无法支撑下去,于是母亲改嫁。范仲淹跟着母亲在后父家生活,当他懂事时了解到自己身世,就辞别母亲,出外求学。他在应天书院读书,刻苦节俭,每天煮一锅粥。等到粥凝结成块状时,就把粥分成四块,上午吃掉两块,剩下的两块下午吃。冬天读书累了的时候,就把雪水浇到脸上,使自己鼓起精神读书。他发愤苦读,坚持不懈,严格要求自己。经过将近十年的苦读,范仲淹考中进士,从此走上了仕途。
范仲淹在官场中,坚持目己的原则,有政绩。他多年的苦读,为他日后研究学问,以及在官场做官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他学识渊博,是宋朝时有名的文豪。如果没有从前的发愤苦学,也就不会有他日后的成就。宋朝时另一位大文豪欧阳修也是幼年丧父,他跟着母亲辛苦度日。他的母亲郑氏认识字,在经济条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她用芦荻在沙地上写字来教欧阳修认字。虽然生活清苦,欧阳修学习的欲望却十分强烈,他看起书来废寝忘食。他曾经在别人家的旧物堆里发现一本破旧不堪的书,他捡起来如获珍宝,带回家去刻苦研读。他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后来终于成为有名的大文豪。
所以想要在将来有所成就,就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有时间时就多读一点书。中国古人有句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多读书,多学习求知,这样就能避免这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