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历史故事/李家山古墓发掘,汉朝时期为什么通称为“西南夷”?
  • 2025-03-03 09:10

李家山古墓发掘,汉朝时期为什么通称为“西南夷”?

居住在现在四川西部高原和云贵地区的我国各民族,汉朝时候通称为“西南夷”。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南夷地区的考古发掘不断有新的发现。其中,以滇池为中心,东北至曲靖、西至禄丰、南至元江的范围内就发掘了上百座墓葬,出土了许许多多遗物。1972年1月18日 开始发掘的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滇墓都是土坟墓。随葬品有大量的青铜器,还有铁器或铜铁合制的各种工具和武器。从对随葬品的研究判定,这些墓葬的年代延续很长,大约从战国后期到东汉早期。那时候的滇人处于奴隶制的早期阶段。

墓中奴隶的服饰、装束,与奴隶主截然不同。奴隶都梳发辫或披发。女奴隶主挽银锭式发髻,穿宽大的对襟外衣,手臂上戴扁形镯,耳朵戴“叠片式”环。男子梳螺形髻,衣袖很短,腰间束带。臂、耳也分别戴上镯、环;奴隶主加着皱巾。不论男女、贵贱,都光脚不穿鞋。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滇人、夜郎人、邛都人是“椎髻”,嵩人、昆明人都是“编发”。由此推测,奴隶大概就是居住在洱海区域的嵩人和昆明人。

在西南夷各族中,除夜郎外,滇是最强大的。滇人奴隶主依靠战争抢劫财物,掠夺俘虏,迫使俘虏当奴隶。在出土的铜矛上有悬吊裸体俘虏的铸像,从各种铜牌饰以及贮贝器(贮藏货币的铜柜)盖上的雕铸场面中,都可以看到,在奴隶主的监督下,奴隶带着手铐、枷锁在从事各种生产劳动。有一件贮具器上,雕铸了奴隶从事家内劳动的场面:一群装束不同的奴隶环绕在高坐中央的女奴隶主周围,正在纺织和于其他活计。滇人奴隶主还依靠战争迫使被征服部落(或国家)向滇王纳贡。有一个墓葬的贮贝器上雕铸了十七个拿着东西、牵着牛的异族人打扮的形象,就是一幅生动的纳贡图。

大量的青铜铸像画面还表明,滇人奴隶制社会中还保存着浓厚的母权制残余。监督奴隶劳动的、坐了肩奥出行的、主持祭祀大典的以及供奉于神龛中的祖先偶像都是妇女,在农业劳动或交易活动中也是妇女占居主要地位。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 文章 5957
  • 今日 0
  • 访问量 1449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