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历史故事/徐庶进曹营的故事,徐庶为何投靠曹操?徐庶不为其献策为何曹操还要留他?
  • 2025-04-07 09:14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徐庶为何投靠曹操?徐庶不为其献策为何曹操还要留他?

徐庶, 本名徐福,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人士。徐庶原本是东汉末年刘备的一名谋士,但后来徐庶因为他的母亲被曹操而不得不进入曹操阵营。而“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想必读者和朋友们都听过。那么,作为一个曹操费劲千辛万苦,甚至不惜使出不光彩的手段才得到的谋士,徐庶在曹操的营中未献一计一策,为何还要留他,徐庶进曹营的故事,徐庶为何投靠曹操?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到荆州,这时刘表死了,他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率领20多万士兵和平民向南撤退。在曹军追及到当阳长坂坡时,刘备寡不敌众,落荒而逃,徐庶的母亲也不幸被曹军抓住了,曹操派人伪造了她母亲的信,叫他去许都。当徐庶得知这个消息时,她非常难过,热泪盈眶地和刘备告别。他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本打算与将军共图王霸大业,耿耿此心,唯天可表。不幸老母被掳,方寸已乱,即使我留在将军身边也无济于事,请将军允许我辞别,北上侍养老母”虽然刘备不舍得让徐庶离开,但他知道徐庶是一个出了名的孝子,不忍心看到他的母子分开。他更害怕的是,如果徐母被杀,他会落下离人骨肉的罪行,只好同徐庶挥泪而别。这就是著名的徐庶进曹营的故事。那么,徐庶为何投靠曹操?徐庶不为其献策为何曹操还要留他?

首先,我们要从曹操的性格开始。虽然后人对曹操的评价往往是略带贬义的“奸雄”,但在现实中,曹操可以说是一个重情义、胸怀宽广、爱才的好主人。这可以从曹操对关羽的礼遇看出。虽然徐庶不愿意在曹营做贡献,但这恰恰反映了他的忠诚和守信。曹操热爱人才,尤其是有气节的人才,徐庶就是这样一个榜样。难怪曹操不愿意惩罚他。

再次,我们要看当时的天下形势。天下三分,而国家还处于混乱之中。这是一个各方都渴望寻找人才和招募智者的时代。作为当时的三大势力之一,曹操对人才的渴求也非常迫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首诗已经成为曹操热爱人才的金字招牌。而徐庶就是曹操用极端的手段得到的谋士,也就是说,徐庶被迫屈服于曹操,但徐庶身在曹营可心在汉啊。这是曹操的失礼,如果他因为徐庶不献计策而受到惩罚,砸了自己爱才的招牌一样。试问,如果因为不献计就会受到的责罚,又有谁敢去投奔曹操呢?这样,不仅得不到徐庶的忠诚,而且他还会被全世界所鄙视。

此外,我们必须从徐庶本身开始说起。能让曹操一举成名,用不光彩的手段获得人才,自然不会是草包。徐庶在当时是一个名人,有很高的名气、才略、心计、学识皆属一流。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这样一个顶端人才。一旦曹操惩罚他,曹操肯定会招致各方的非议。换句话说,现代社会的舆论压力太大了,真的让人无法忍受。此外,尽管徐庶不能为自己所用,但他的存在就像一块磁铁一样。将他置于自己的麾下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曹操来,这当然是没有坏处的。

最重要的是,当徐庶入曹营时,他不能给刘备献策了。如果他削弱了对手,他就会加强自己。对曹操,来说,只要徐庶不被刘备所用,也不是自己的敌人,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曹营有很多有才华的人,也不会因为缺少徐庶就没有人。徐庶虽然足智多谋,但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徐庶没有为曹操献策的心,强逼他说,也不一定可以说出非常有益裨的建议。此外,虽然徐庶没有为曹操,做出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为曹魏集团做出力啊。要知道,徐庶最后可是官至御史中丞呢,曹操也并不愚蠢,没有贡献的人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职位。徐庶可算是一个通才了,就算不做谋士,做做普通官员什么的,想来也不会做得太糟糕。

总之,徐庶的一生是一场悲剧,为报刘备,身怀经纶之才,而难展抱负。为了母亲,抛弃明主而蹉跎一辈子。从封建传统道德的角度来看,徐庶进曹营似乎做到了忠孝两全,徐庶人生坎坷,命运复杂。被迫来到曹营后,信守了他 “不发一言”的诺言,在曹魏呆了几十年,在政治和军事上无所作为,几乎无人知晓。尽管他没有受到曹操的惩罚,但对于一个心系天下、渴望与明主“共图霸业”的谋士来说,这是最痛苦、最孤独的事情。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 文章 6092
  • 今日 0
  • 访问量 1463628
  • 浏览排行
  • 点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