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为吕后妹夫,西汉开国元勋。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樊哙,一个在汉朝历史上不能忽略的人物,他是西汉开国元勋,后封舞阳侯,后来位居大将军、左丞相,更难得的是他的妻子是吕雉的妹妹吕媭(xū),跟刘邦算是连襟,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的信任。鸿门宴中,樊哙曾出面力救刘邦,可以说樊哙还是刘邦的救命恩人。既然恩同再造,那么刘邦在临终之前,为何要下令处死樊哙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刘邦生性多疑,加上刘邦怕自己死后樊哙跟吕后联手对戚夫人不利,综合多种因素,于是临死前还不忘下令处死樊哙。然而,有些事往往事与愿违。
一、樊哙,曾是与刘邦共打天下的发小和功臣
帝王诛杀开国功臣是很多朝代都曾发生过的事情,个中道理很明显,因为这些开国功臣对新皇帝都了然于胸,也深知皇帝的种种弱点,甚至是皇帝的一些“小辫子”都攥在这些大臣手里。试想一下,已经贵为天子的人,岂能容忍小辫子让别人揪着,更何况自己几斤几两又怎能让熟人知晓,所以历朝历代,开国功臣中的好多人都逃脱不了被诛杀的厄运。例如在西汉,汉高祖刘邦登基之后,樊哙就即将遭受这样的下场。
众所周知,刘邦是个善于纳谏、善于用人、功于心计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在长达四年的楚汉争霸中战胜强大的对手项羽,建立大汉王朝。但是,建立汉朝后,刘邦卑鄙的本性开始展露出来,他因为出生微寒,自卑心理驱使下,多疑而多虑,为了确保自己打下的江山能让子孙万代传承下去,他不惜开始大肆屠杀功臣。于是韩信、英布、彭越等一个个功臣良将都成了他的刀下鬼。
就樊哙而言,他跟刘邦既是同乡、是发小,也是共打天下、共患难的生死兄弟,最后两人还是连襟至亲。要论功劳,樊哙是劳苦功高,要论忠心,樊哙也绝对是忠心护主。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功勋卓著的大将,刘邦还是有所忌惮,生怕自己的江山易主。
二、刘邦登基后,诛杀异姓王,生性多疑不应该
刘邦晚年,除了樊哙、只剩下燕王卢绾和长沙王吴臣,西汉的开国功臣几乎被诛杀殆尽。要说异姓王可能会成为刘邦的肘腋之患,那么樊哙对于刘邦来说,是没有任何威胁的功臣。
翻看历史可以知道,在鸿门宴上,樊哙还果断救主,在进攻咸阳的时候,也及时提醒刘邦注意政治“站位”。不得不说,樊哙是刘邦的贵人,如果不是樊哙在某些时候及时助阵,说不定他会败给项羽也不一定。那么刘邦为何要对樊哙下黑手呢
刘邦出身农家,但他不事生产,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街头小霸王”,一向小农思想的他非常多疑。楚汉战争胜利以后建立汉朝,先后消灭韩信、彭越、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势力,分封9个同姓诸侯王,以此达到世世代代刘家天下的目的。
这些异姓诸侯王都是刘邦曾经的重臣、老臣,他只所以想诛杀这些共患难的功臣,主要是基于他加强中央集权的考虑,也为了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永久占有刘家天下。基于这些原因考虑,刘邦欲除之而后快。
***评价刘邦:“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苏辙:“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
三、一朝天子一朝臣,刘邦是君而樊哙始终是臣
没有樊哙,刘邦也许就会败在进攻咸阳的大战中,没有樊哙,鸿门宴上也许就已了结汉朝气象。樊哙对于刘邦来说只有功甚至没有过。但封建历史就是这样,君是君来,臣是臣,君臣有别,亘古不变。由于一件事的发生,刘邦最终决定除去樊哙。
刘邦登基为皇帝后,逐步剿灭异姓王,卢绾被封为燕王,镇守北疆。刘邦平定陈豨叛乱的时候,燕王卢绾和匈奴有过联系。在刘邦平定完陈豨叛乱后,卢绾的偏将说卢绾和陈豨有关系。刘邦怀疑,就想把卢绾找来问下,卢绾称病不敢去。刘邦就派人问了卢绾的的亲近小官,卢绾害怕被杀,就躲起来了。但是因为刘邦和卢绾的关系很好,所以刘邦并没有再追究。
后来,刘邦重病,吕后管理国家,卢绾说了吕后的几句坏话,被审食其报告给了刘邦。刘邦听了后,大怒,于是立皇子刘建为燕王,然后再派出他的连襟樊哙带兵去平定卢绾。樊哙带兵出发后,刘邦手下一个亲信侍卫,因为当年一点个人私怨而忌恨樊哙,又见病重期间的刘邦对戚姬很是怜爱,对吕后大为反感。于是这个侍卫就乘机进谗言,说吕后和樊哙因为“血缘”关系,他们“勾搭”在一起,并且说樊哙曾扬言要杀害戚夫人母子,准备等陛下您死了之后,谋权夺位,让刘氏天下变成吕氏天下。
刘邦本已重病缠身,听了这通举报后,又气又怒,之前关系很好卢绾反了,现在樊哙又反了,越想越气,刘邦当即叫来周勃和陈平,让他们兵分两路,周勃领兵代樊哙平叛,陈平则领兵斩杀樊哙。而然刘邦没想到的是当陈平与周勃这俩老臣领命赶到燕国之后,并没有遵旨立即杀掉樊哙,他们担心这只是刘邦一时气急才下的决定,等气消了若是后悔肯定会怪罪到自己身上,所以选择了将樊哙带回长安交付给皇上发落。
果不其然,当樊哙被押送至京城长安时,刘邦已经驾崩了,于是,吕后一声令下,押解在半路上的樊哙无罪释放,官复原职。就这样,樊哙死里逃生逃过一劫。
更新于:6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