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也称为国际劳动节、劳动节,设定在每年的5月1日,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的节日。目前全世界共有80多个国家把五一劳动节视为公共假日。
它起源于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20多万名工人发起了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经过艰苦的血战,他们终于赢得了胜利。
为了纪念工人运动,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在巴黎宣布,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宣布后得到了全世界工人的积极响应。
1890年5月1日,欧美和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带头走上街头,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和集会,为他们的合法权益而斗争。此后,在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劳动人民将举行相关的庆祝活动。
中国人民劳动节的历史
中国人民的劳动节可以追溯到1918年。当时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和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节劳动节的传单。
1920年5月1日,北京, 上海, 广州, 九江, 唐山等工业城市的工人们浩浩荡荡地来到走向街头,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和集会。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将5月1日定为法定劳动节。1950年5月1日,中国迎来人民庆祝了***成立后的第一个劳动节。
新中国成立后劳动节假期的演变
根据1949年12月23日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劳动节(5月1日)有一天假期。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第一次修改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劳动节应该有三天假期(5月1日、2日和3日)。自2000年以来,劳动节假期一直是三天加上前后两个双休日,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七天长的假期,直到2007年。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第二次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一天。自2008年以来,劳动节的法定假日从3天减少到1天。经过调休后,五一假期从7天为3天。
更新于:9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