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字孔明,东汉徐州琅邪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里。少年时因山东战乱,随叔父诸葛玄从徐州辗转到了荆州。建安二年叔父去世,十七岁的诸葛亮就在隆中盖了几间草屋,和姐弟一起定居下来。
隆中在襄阳城西北约二十里处。隆中山青水秀,有名的汉水从诸葛亮的宅院北面向东缓缓流过,草屋周围一片苍松翠竹。诸葛亮就在此地渡过了十个寒暑。
诸葛亮在隆中的十年,勤于学习,读书很多。但他读书不为书本止的死知识所束缚,着重领会其精神,并注意联系实际,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寻找改革政治的办法。诸葛亮在隆中表面是隐居赛其实他并没有真正过着隐居生活,时常关心、研究当时的政治斗争形势,和当地的地主阶级中的一些文人相交往。他认识颍川(今河南禹县)的徐庶和石广元件汝南的盂公威等人。一天,他们三人一起读书、念诗,评论天下大事,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的诸葛亮对他们说,如果你们三人去作官,凭你们的才干是可以当上刺史和郡守的。可是,当他们问起诸葛亮时,却笑而不答。其实诸葛亮还有更大的抱负,他时常把自己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乐毅相比。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表明他决心要向那些人学习,为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作出贡献。
刘备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他四处打听和寻求有志于统一的人才帮助自己。在建安十二年的一个冬天,由于徐庶的推荐,就曾三次去求见诸葛亮。第一、二次带着关羽、张飞去拜访诸葛亮,结果都没有见着。但刘备并没有灰心,又第三次到隆中去向诸葛亮求教,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顾茅庐”的故事。
建安十二年冬季的一天,阴云密布,大雪纷飞,刘备冒着严寒,来到隆中。刘备和诸葛亮见面以后,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向诸葛亮谈出后,谦虚地请教实现国家统一的大计。诸葛亮了解到刘备的政治抱负与自己是一致的,又见他坦率、诚恳,于是便根据当时的全国形势,从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剖析,给刘备制定出一条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
刘备听了诸葛亮精辟的分析,表示更加尊敬和佩服诸葛亮,诚恳请求他出来共同创立统一的大业。诸葛亮欣然答应了刘备的要求,离开了他居住十多年的草庐。这时刘备非常感慨地对自己的将领说:“我有了孔明,就好比鱼儿得到了水一样。”从此以后刘备就积极地为实现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提出的任务而努力。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成了当时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兴力量,是曹操的一个潜在对手。
更新于:2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