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历史故事/后唐治军不严,导致亡国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 2025-04-25 09:00

后唐治军不严,导致亡国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病亡,儿子李从厚继位,史称闵帝。闵帝懦弱寡断,朝政由朱弘昭、冯贝斌把持。凤翔节度使潞王李从珂从小随明宗征战,不满朱、冯专权,准备起兵以“清君侧”。朝廷命西都留守王思同统帅诸道兵马往讨凤翔。由于城垣低矮,守军死伤累累。李从珂登上城楼高声喊道:“我跟随先帝,身经百战,创立今日社稷。如今朝廷轻信谗臣,国已不国,即使杀我于国何益?”将士非常同情,一齐放下了武器。

王思同见无法驭众,只好自顾逃走。李从珂传令东进,并许诺凡攻入洛阳者赏钱百缗,全军雀跃。闵帝闻之手足无措,慌忙命河阳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康义诚领兵拒李从珂,并倾府库钱物犒赏康义诚军。但康军到了前线即降了李从珂。李从珂军一路无阻进入洛阳,杀了朱、冯,自即皇帝位。

李从珂即位后,封官许愿,以财物笼络三军。为此,加紧收刮民财,引得怨声四起。李从珂仍不从根本上从严治军,一味迁就,于是违法乱纪现象愈演愈烈。

公元936年,李从珂即位后第三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起事。李从珂命张敬达率军迎敌,被围于晋安( 今山西太原南),数月后,张敬达被副将杨光远所杀,杨随即率部降敌。石敬瑭率军直扑洛阳,李从珂***。

后唐治军只靠物质刺激,纲纪不明,军令不严,致使国家危难关头,将士不是望风而逃便是投降敌人,结果,国家遭致灭亡。

奇闻网
奇闻网 QiWenTop.Com 探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 文章 6587
  • 今日 45
  • 访问量 153293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