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告急,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率西北太平军并会合捻军东下救援。清廷急令平捻钦差大臣僧格林沁率蒙古骑兵及鄂豫皖军至鄂东拦截。
正当两军于鄂东激战之时,天京陷落,太平军与捻军一时乱了阵脚,主帅陈得才自杀殉职。遵王赖文光率残部突出重围,隐蔽于鄂豫边界山林之中。
太平军与捻军公推赖文光为统帅。赖文光临危受命,毅然负起领导重任,将溃败的太平军与捻军合编一起,增加骑兵,减少步兵,认真教育训练,迅速恢复了军力,誓死保卫天国。
整编后的捻军,突然挥师向西,直趋襄阳。僧格林沁以为捻军已是残兵败将,拒绝湘淮军协助,独自追剿,以揽功邀赏,谁知在襄阳、邓州两战两败。清军还在溃退之际,捻军又疾速北上,取道南阳府(今河南南阳),到达河南鲁山地区。僧格林沁以为捻军要北攻洛阳,急忙率军堵截。当清军进至汝州(今河南临汝),又得知捻军去了嵩县;待清军赶至嵩县,又听说捻军折回了鲁山。清军疲于奔命,怨声载道。但僧格林沁邀功心切,又赶至鲁山。捻军渡河,清军渡河追击。当清军渡河上岸之际,忽见捻军骑兵连天接地,红色头巾如同海潮一一 般,排山倒海而来,清军掉头就跑,争先恐后,不是刀下毙命,便是水中淹死。僧格林沁突围逃脱。
鲁山大胜后,捻军能胜则战,不能胜则走。僧格林沁虽疲惫不堪,仍仗着人多势众,穷追不舍,一定要赶尽杀绝。捻军拖着清军,由河南而山东,行程几千里。清军不少人倒毙路旁,僧格林沁自己连缰绳都举不起来了。这时,神出鬼没的捻军已于高楼寨(今山东菏泽北)布下天罗地网,等待清军到来。僧格林沁以为捻军前有黄河,后有追军,已经进入死地。正在僧格林沁得意之际,忽听一声炮响,号角齐鸣,几十里黄河堰上,柳林之中,捻军如黄河决堤滚滚而出,首先夹击西路清军,然后再歼东路清军,僧格林沁落荒而逃,至吴家店,被捻军乱刀砍死于麦垄之中。就这样,一支屠杀人民的清廷王牌铁骑军,被赖文光率领的“动于九天之上”的捻军全部歼灭。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