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是个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皇帝。他竟然以高丽“今仍不臣,别为异域”为理由,对高丽“将征讨之”。611年(隋大业七年)阴历正月,大运河刚刚全线通航,隋炀帝就乘坐龙舟北上涿郡(今河北涿县),3月14日(隋大业七年二月二十六日)下诏讨高丽。
隋炀帝准备征讨高丽,幽州总管元弘嗣立刻征调造船工匠,在山东东莱(今山东掖县)海口,赶造战舰三万艘。官吏限期督办,工匠立在水中日夜施工,时间久了,工匠身体被水泡肿,化脓生疮,不能及时治疗。其中肉烂生蛆,被折磨至死约十有三四。
与此同时,江淮以南水手一万人,弓弩手三万人3岭南排枪手三万人,向涿郡“奔赴如流水”。河南、淮南、江南赶造了五万乘戎车,向北疾驶。山东民夫六十万,手推独轮车,运粮北上。江淮以南民夫、船工,从黎阳到洛口把仓库存粮也装船北运。运河里运粮船队帆樯千里,大路上几十万民夫疲于奔命,道路被堵塞了,渡口被堵塞了,烈日下,累饿而“死者相抚,臭秽盈路”,惨不忍睹。
612年阴历正月,隋炀帝不顾人民死活,下达了进军令。征讨高丽的远征军,兵分两路,各领十二军,共计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号称二百万。随军出征的运输队不下二百万人。隋军依次前进,每队间隔四十里。队后有御营六军,又排出八十里。如此长的军容,首尾不能相顾,根本不是征战的格局,实际是千里的游行示威。原来隋炀帝满以为高丽国小,大军一到,就会乖乖投降。
出乎隋炀帝的意料,高丽人民不畏强暴,举国一致,坚决抵抗。隋军先头部队三十万人初战小胜,转而大败,死里逃生的残兵败将只剩下二千七百人。
隋炀帝第一次劳师远征可耻地失败了。可是他并不甘心,613年又发动了第二次远征。同样,又遭到高丽人民的顾强抵抗,正在战况密云不雨、僵持不下的时候,督运军粮的尚书杨玄感起兵反隋,各地农民起义也如火如茶,隋炀帝不得不撤兵。
614年,不察时宜的隋炀帝又要三征高丽。今非昔比,士兵纷纷逃亡,隋炀帝无可奈何罢了兵。但三征高丽造成的政治、军事危机,已无可挽回了。农民起义的烈火遍地燃烧,隋朝覆灭的丧钟已被敲响。
更新于:6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