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 11月初,辽国再次发动了对北宋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二十万大军由辽圣宗耶律隆绪及其母萧太后率领长驱直入,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濮阳)。
城下,准备渡过黄河攻取宋都东京(今河南开封)。面对辽军压境的严重形势,朝廷内乱作一团,真宗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慌忙和群臣商讨对策。参知政事(副宰相)王钦若、陈尧叟极力主张迁都南逃。当真宗正要采纳这一逃跑主张时,新任宰相寇准挺身而出,要求真宗对主张迁都南下的人问罪。寇准认为,当前只能坚持抗辽,并力主真宗亲征。在这关系到北宋生死存亡的时刻,真宗也不愿做个亡国之君,决定亲征,到澶州督战。
当真宗抵达澶州时,宋军弓箭手已经射死辽国大将萧挞览。
辽军初战不利,部队士气锐减;而宋真宗亲赴抗战前线,则鼓舞了宋军将士的士气。在寇准的亲自指挥下,宋军连续打退辽军的轮番进攻,取得了初步胜利。
这时,交战双方的情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辽军孤军深入,损失巨大、士气低落;宋军由于初战告捷,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士气高昂。寇准决定乘胜前进,夺取更大胜利。但是,一贯主张议和的宋真宗,根本没有取得抗辽斗争最后胜利的决心。早在他未到澶州之前,就派曹利用去辽营进行谈判,只因辽方气焰十分嚣张,没有谈成。此刻,渣州城下的战斗使辽军节节失利,迫于形势,辽主派使臣韩杞为议和代表赴宋营谈判。宋真宗不顾寇准等人的反对,于1005年1月11日与辽订立和约。内容是:宋真宗与辽圣宗以兄弟相称,宋尊辽萧太后为叔母;宋每年向辽送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辽军撤退。澶州郡名为澶渊,所以这个宋辽和约史称“澶渊之盟”。
这个盟约使北宋付出了巨大代价,岁币成为北宋人民长期的沉重负担。但澶渊之盟后,宋辽间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关系,双方在边境榷场进行互市,促进了宋辽经济文化的发展。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